关于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在我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的文献综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2:19: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毕业设计(论文)

文 献 综 述

1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关于因子分析法和EVA法在我国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的文献综述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这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直接影响到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已有股东的投资风险和收益水平,构建和使用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对上市公司进行业绩评价,可以帮助投资者选择适当的投资对象,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收益水平,有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从而体现企业的投资价值。[1]随着人们对其关注度的提升,诸多学者在探究企业业绩评价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文献,相关研究已趋于成熟,所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财务学方法(EVA方法、平衡积分卡等)[2],但哪一种方法更适合于在业绩评价中运用,各学者众说纷纭。

本综述围绕因子分析模型和EVA模型及其应用于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研究进行具体展开,对因子分析模型和EVA模型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从而更好的为即将研究的课题做铺垫。

一、业绩评价研究概述

(一)国外业绩评价理论发展回顾

业绩评价机制是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指挥棒和监督器。西方国家对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已出现100多年[3],业绩评价体系大体上经历了成本模式、财务模式、平衡模式等三种模式以及六个阶段。从他们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每一阶段都是互相影响、交叉并存的。

[4]

2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1.成本控制业绩评价阶段

19世纪初,出现的成本评价体现了以盈利为目的管理思想.这一阶段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就是成本控制,标志是哈瑞(HarrelL,1911)设计的标准成本制度,其主要功能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2.财务会计业绩评价阶段

20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Alexander Wole,1928)首次提出了多项财务评价指标。此外,唐纳德森·布朗(Donaldson Brown,1960)建立的杜邦财务分析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企业财务业绩评价系统研究的深化。[5]加里·阿什沃思(Gary Ashworth,1999)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建立以每股收益(EPS)及每股收益增加值

[6]

等为核心的财务指标。可见,这一阶段的业绩目标已从成本控制转向利润最大化。

3.经济价值基础业绩评价阶段

20世纪 90年代,思腾恩特咨询公司(Stem&Stewart Co,1990)对剩余收益评价进行改造并提出经济增加值(EVA)。Jeffrey (1997)提出用修正的经济增加值 (Refined Economic Valne Added,REVA)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7]可见,企业已开始避免短期业绩,追求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引入非财务指标的战略综合评价阶段

卡普兰和诺顿(Kapland and Norton.1992)的平衡计分卡(BSC)首次将平衡的思想引入业绩评价。BSC将影响企业运营的因素划分为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与此同时,凯文·克罗斯和理查德·林奇(Kelvin Cross and Richard Lynch,1990)提出业绩金字塔模型;霍尔(Robert Hill,1991)提出“四尺度”论等。[9]可见,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企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增加。

[8]

5.引入相关利益者的可持续发展评价阶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