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 弱电解质的电离现场说课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0:03: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开篇,它不仅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它在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指本它既是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的深化,又是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延伸和拓展。启后是指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学生学习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鉴于本节内容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 ② 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③ 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符合化学平衡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将化学平衡原理应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并依据该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难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在初中和必修1教材中,学生已学过酸、碱、盐及电离知识,同时通过对本教材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知识背景。

2、实验能力 学生初步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质疑和表达能力。

3、认知心理 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

三、教法分析

为了充分体现学本课堂,创造一切条件有利于学生学习。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我把本节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本课时重在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采用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讲解,再结合课堂练习的综合教学方法以完成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一些插图和表格,使知识形象、生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本节设置的“思考与交流” ,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两方面去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分组实验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动脑分析实验、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概念类比法:以化学平衡为基础

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自主概括、归纳总结电离平衡,从而达到由此及彼,将已学过的知识内化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洁厕灵和食醋,通过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抓住课堂的第一时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通过介绍以上两种物质的主要成分,提出“能否将二者互换角色”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强弱电解质 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之一,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同浓度的盐酸醋酸分别与等量镁带反应速率不同,进而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同为电解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电离程度不同,从而自主分析得出电解质可根据电离程度的不同分为强弱电解质两种,并能归纳出定义。作为教师在准备分组实验时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程度不同,既要让一部分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所以在课本要求实验的基础上在多准备一组对比试验:1mol/LNaOH和1mol/LNH3.H2O,可供实验完成较快的学生测其PH再次感受电解质电离程度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讲解时简要进行资料展示补充pH=-lgc (H+)并给出较为精确的实验数据以锻炼学生提取外来信息的能力,也为下一节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 作为本节课的另一重点和难点,教师可补充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拿起盛有醋酸的试剂瓶闻一闻,学生就可以通过醋酸的气味判断出溶液中仍有醋酸分子的存在;再结合镁与醋酸的反应及醋酸的pH,学生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CH3COOH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和CH3COO-的同时H+和CH3COO-也会结合生成醋酸分子,即可建立醋酸电离可逆的观点,再通过电离速率和结合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帮助学生建立电离平衡的思想。 此时,学生即可采用概念类比法,在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的替换,通过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得到电离平衡的概念;再根据化学平衡的特点触类旁通自主归纳概括电离平衡的特点。此过程需要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起好引导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类比、演变、掌握,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这样学生则可加深对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的理解,是化学平衡的一种特殊形式,并将电离平衡纳入化学平衡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系统, 在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中就会认识电离平衡是建立在化学平衡的基础上的,可运用第二章的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知识进行迁移和类比,同时为后面的水的电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