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7:34: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众志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

通过体验获取新知是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程最为有效的教育途径。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注重学生自我教育、感悟和内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即一句话: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尤为重要。以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引导儿童学会生活;以品德教育为主线,引导儿童学会做人;尊重儿童的学习方式,引导儿童学会学习。

品德教育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意在通过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达到心灵的感悟,道德概念与规范的逐步内化,从而形成道德认知结构,提高道德评价能力,指导道德行为习惯的最后形成。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品德体验强调\教育是一个内心的旅程\。它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感受和体验。它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乐于、敢于表现自我,发现、创造和分享结论的民主氛围。

它特别强调主动学习、主体实践、亲身体验,在活动中求发展的价值取向。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界定

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一定理论为指导、以课堂与社会实践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通过有目的地创设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情境和社会活动,激起学生的亲身感受从而达到心灵的感悟与行为体验,从而指导个人行为实践的教学模式。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以学生参与为主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则并非单一地说理传道,而是充分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生动的教学语言,有趣的游戏活动,丰富的实践机会为学生做好体验的准备工作并引导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自悟道理。教师本着充分尊重与热爱学生的前提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亲切感人的言语面对学生,为学生提供发挥其主体性的最佳环境。 2、以回归生活的课堂活动与社会实践为基础

社会生活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也是学生经验的主要来源。只有离生活越近,体验才越深刻,感悟才最真实。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

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回归沸腾的现实生活,回归富有特征的儿童生活,用无痕的活动来代替有形的说教,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提升,去实现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等在内的多维的、综合的课程目标。 3、以个人行为体验为深化

学生通过身心的加入达到情感的体验,运用情感的辐射、驱动、渗透、引领,将道德概念与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认知结构。然后将道德知识迁移到新的道德情境中,转化为道德评价能力。而开展课后系列活动创造实践的机会,是引领学生将道德认知与评价转化为道德行为,在行为实践中体验道德行为带给自身的愉悦感受,最终使道德规范成为儿童道德的自我需求的最佳途径。有了实践活动的承载,体验学习的最终价值才得以实现,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教会我们如何生活的活生生的学科。 4、以真实而及时的行为评价为激励

体验式教学倡导陶行知先生 \知行合一\的思想,特别重视学生的行为实践,因此评价中也以学生的学习表现、实践活动为载体作出态度与成绩的评价。而且注重对学生每单元即每一主题学习一评价,做到评价及时,有根有据。评价主体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老师分别担任,体现以学生参与为主、家庭教育相融合的思想,争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大程度的统一。通过上述有效评价激励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