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优秀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7:06: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白色表示雪线

你知道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吗? 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提问: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深线?(学生通过看视频找到答案)

明确:等高线是指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等深线是指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展示图片,仔细观察图,你能说出等高线的特点吗?(学生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明确: 等高线的特点: 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等 3.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想一想:观察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错误,同一条等高线上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而同一条等高线 上的海拔高度是相等的。

6

展示图片说明等高线稠密、稀疏与坡陡、坡缓的关系 明确:等高线稠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开动脑筋:

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从C点爬到山顶A顶容易,因为C点到A点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小组探究:

分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是怎样表示的?(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的形状和等高线上的数值变化规律)

明确:

山顶——等高线闭全,数值中心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此地形容易发育成小河) 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适合攀岩) 读图练习:

7

1.A、B、C、D分别表示哪种地形? 2.估计山顶甲的海拔高度大约在多少米?

3.如果从A和F分别爬到乙山顶,你认为哪条路难走?为什么? 明确:

1.A表示山脊 B表示山谷 C表示鞍部 D表示陡崖 2.山顶甲的海拔大约在600—700米之间

3.从F点爬到山顶比较难走,因为此处的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对五种基本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地面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相对高度大,但海拔低 D.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2.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A )

A.亚马孙平原 B.东北平原

8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东欧平原 3.操场的旗杆高10米,指的是( C ) A.海拔 B.绝对高度 C.相对高度 D.无法确定 4.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是( D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大洋中脊 5.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等高线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B.等高线闭合的地方一定是山顶

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脊

二、读右图,回答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山脊 )C ( 山谷)D(山顶 ) 2.图中容易形成河流的部位是( C )

3.AB两条线路中,从( A )处爬到山顶D比较容易,是因为( A处等高线稀疏,坡缓 )

9

4.B点和C点的相对高度是( 100 )米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的特征以及判别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要做到在图中落实,读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坚持运用。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完成教材第31页活动 3.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的对话活动、学生的读图活动频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五种陆地地形的特征和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给学生

10

陆地地形 世界的地形 海底地形 学看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