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17: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一、导入

出示视频《family》,是啊,父母给了孩子最质朴最无私的爱,而孩子也应怀感恩之心去回报父母,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交流、爱的传递。今天,就让我们在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弗罗姆的文章的引领下,站在理性的高度去探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出示教学目标)齐读

1、知识目标:理解父爱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2、能力目标:学会对生活现象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理论联系实际。

3、情感目标: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回馈社会。 三、教学设计

1、自主学习 2、学习落实 3、情感体验 一、自主学习

1、预习文本,感知文脉。 a、(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析题:文章的标题,能不能换成“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 只包含一个方面

孩子的爱是被动的、感性的、幼稚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包含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两个方面 孩子的爱是主动的、理性的、成熟的 b、理清文章思路:(文章哪些部分主要写孩子的爱,哪些主要写父母的爱?这两部分的过渡句在哪里?)

孩子的爱——爱的能力的发展(1—3段) 父母的爱——爱的对象的发展(4—8段) 综合父母,使孩子达到健康成熟(9—10段) 2、精读课文,阐发探讨

(一)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就一起看看呵护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父母的爱有哪些特点?

1、体察母爱(在文章中找出关于母爱的句子,并概括母爱的特点) 母爱:本质:无条件 代表:自然世界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获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懦弱、封闭、自私)溺爱

作用:给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2、研品父爱(过渡句P48第4段由母爱→父爱) 父爱:本质:有条件 代表:思想世界

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冷漠、强势,专横)

作用:正视困难,勇于承担,有责任感。

3、你怎样看待父爱母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其中你是否认同作者对父爱是有条件的分析。

①研读第8段,辩证地看,理性的分析,只有了解父爱、母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对父母的爱。

②作者观点:“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侧重研究父爱。慈母严父,母亲的爱我们都能感受到,而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是不是父亲不爱我们?

(补充一则新闻):一个初中生沉迷于网络,三天四夜没有回家,父母亲到处找他,结果在网吧门口,找到了面容消瘦的儿子,父亲和母亲找到儿子后,会怎样对待儿子?

母亲可能会怜爱地望着他,父亲可能会扇他一巴掌。那么父亲的打骂是不是说明他不爱我们呢?

父亲也是爱孩子的,父亲的爱是有条件,并不是不爱孩子,只是表达方式,立足点(我作为母亲比较注重孩子身体健康、快乐与否,着眼于眼前;而他的爸爸,比较注重孩子学到了什么精神成长,着眼于未来)不同而已。所以对于父爱的理解,需要我们用更多的耐心、更敏锐的感觉去体会。

父亲母亲都是爱我们的,就像鸟儿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他们用爱的翅膀带着我们飞翔。

4、既然父母之爱如此伟大,那么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怎样呢?出示图表,让学生完成。

爱的能力的发展 年龄段 特 征 刚出生阶段(婴儿期)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8岁以下(幼儿期) 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8—10岁(童年期)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唤起爱 少年时期(成长期) 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时期(成熟期) 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文章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 ①句式分析:因果倒装句 因为……,所以…… ②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被人爱”“需要别人”是原因,“爱人”是结果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的孩童

式的爱。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强调主动给予爱,付出爱,是成熟的爱 (诵读P48开头一小节)明确作者观点,“他人……,爱比被爱更重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爱→被爱→有爱→学会爱→创造爱。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个逐步发展,循序渐进,不断升华的过程:。

(出示幻灯片)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体和耐心学到手的艺术。 ——弗罗姆《爱的艺术》

5、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拥有成熟的爱? (齐读九、十段)● 综合父母

● 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 发展母亲的良知,又发展父亲的良知

过渡: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对本文的大致内容进行了了解,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版块“学习落实”。

二、学习落实 1、(理论是用来联系指导实际)结合现实,谈谈你是如何实践这两种爱,成就完美人生?

(学生畅所欲言)小结: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爱母爱是生活中美丽的风景,是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笔财富。

2、分析案例(看来,大家都能非常理性地看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我们来分析这则案例,帮帮这位苦恼的父亲,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

家住东升镇的赵先生非常苦恼,多次向班主任反映:孩子正处于叛逆期,我们该怎么办?赵先生说:他和妻子都是双职工,平时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孩子从小被奶奶照料,由于觉得对孩子关心不够,因此什么事都顺着女儿。女儿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从小学3年级开始,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10名,夫妻俩对此非常欣慰,但是自从女儿升入高中后,成绩一落千丈,并且越来越不听话了,还时不时顶撞父母。父母不让她玩游戏,她却怎么也不听,还以一句“你们管不着”来宣泄不满。女儿的叛逆让他们觉得不可理解: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而女儿则把他们当敌人,让她向东她偏要向西。赵先生担心这样下去,会不会使他们与孩子的 交流越来越少?女儿会不会走向他们无法掌控的发展方向?

原因: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某种爱,或者缺失了某个爱的环节。 缺乏爱:最缺乏父爱,父亲代表思想世界,没有父爱指导,没有约束,比较放任自由;缺乏母爱,母爱代表自然世界,不能理解、包容别人。

解决方法:感受爱(得到爱)→学会爱→爱别人(好好爱)拥有成熟的爱。

(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弗罗姆用非常理性的语言告诉我们,在父爱母爱的滋养下,在爱的能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才会绽放爱的花朵,我们才能真正获得成熟的爱。【出示幻灯片】 接下来让我们静下心来,在情感上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

三、情感体验

1、主题:感恩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有些记忆值得我们珍藏,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有爱就要行动,有爱就要说出来。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什么呢?(小结:感恩父母,使我们追寻爱、拥抱爱、播种爱;感恩父母,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灿烂,使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2、诗歌朗读

每个人都是伴随着父母之爱成长的,在我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懂得了接受爱,更懂得了爱人。我曾是女儿,现在是女儿也是母亲,深深地体会着这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我以后既要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也要做一个负责任充满爱的妈妈。这节课最后就用一首感悟父母爱的小诗作结。(老师朗读)

结束语:爱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能力。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爱、学会爱、好好爱,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爱意涌动,祝我们的同学们在爱的阳光普照下,茁壮成长! 作业:

漫画一封家书(可见理性地、正确地爱真的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则漫画)。

分析:1、主人公境遇不佳,意志坚强,孝敬父母(处于人生的低谷,经济条件差,衣衫褴褛,住宿环境差,身体受伤)“却”表示内容上“转折”

2、示例:他为城市建起高楼大厦,却住着低矮残破的工棚。 他辛苦工作,却领不到应得的工钱。

他身心俱伤,却要告诉父母一切都好。

他囊中空空,心里却装满了改变命运的渴望。

(主人公拥有这样成熟的爱,相信他一定能走出困境,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