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1:17: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K12学习教育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那一年,面包飘香 李家同 教学目标:

1、学习倒叙手法和悬念的运用

2、领悟一技之长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倒叙的叙述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研讨法 、 提问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 二课时 一、导入

讲述动画片“烤焦面包”的故事:

烤焦面包原本是一块用日本顶级的红豆馅料制作,一天只发售20个的红豆面包。可惜的是,当烤焦面包正兴高采烈地期望出炉的那一刻,竟不幸掉进火炉,等到被发现时,名贵的身躯早已被烧焦,且发出阵阵臭味。从此烤焦面包性情大变,意志消沉。他觉得自己不受别人的喜爱,他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于是开始自暴自弃,抽烟酗酒,终日无所事事。一旦遇到新鲜面包,只对他们发牢骚。不过,他也有发奋的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时候,有时他会看看那本“怎样成为好吃的面包”的书。他会对目标不明确的“漂亮面包”进行说教,甚或做出疯狂挤进售卖袋的过激行为。

讨论: 烤焦面包为什么如此沮丧,觉得人生没有希望,甚至想放弃它的面包人生? 烤焦面包,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烤焦”这件事对于面包来说是不可逆的,即使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使自己变回“漂亮面包”。因为家庭、个人、学习等方面的种种原因,同学们上了职高,但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甘于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你们提起名牌大学仍然两眼放光。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

够坚强,我们职高生仍有机会重拾信心,创造幸福的人生,做一个“永远烤不焦的面包”。再看烤焦面包,即使知道人生是完全没希望的,仍然会偶尔振作,我们还有什么理一蹶不振意志消沉或者自暴自弃呢?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题目入手,学生齐读题目,指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带着思考进入文本。 课文结构分析 全文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 第二部分“我”做客面包店,品尝飘香的面包。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第三部分追忆面包师傅学生时代的一段往事。 第四部分“我”与老板会面。

第五部分写“我”的评价和感受。 问题: “飘香”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面包吗?从“飘香”着手,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深入文本探究。 说说老师的面包奇遇。

老师为学生做了哪些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介绍:

李家同,1939年生,台湾知名学者,曾任台湾静宜大学校长以及“暨南国际大学”资讯工程学系及资讯管理学系教授。近年来从事创作,提倡社会关怀、照顾弱势群体,并且推广英文教育。著作屡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台湾媒体称其为“台湾的良心”。还被台湾各大学传播系主任评为20XX至20XX年度典范名人(文化类)。其曾祖父李瀚章是清末名臣李鸿章的哥哥,与作家张爱玲为同辈。

面包师傅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各个阶段的表现是怎样的?

学生合作查找,筛选信息获得:小学:智力平平 学习用功 成绩优秀

初中: 家境不好 叛逆 学习不用功 理想破灭

现在: 绝技随身 获得尊重 不忘师恩

K12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