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2:41: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章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概述
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辅导员和班主任等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宿舍、党团组织、班级和学生社团为载体,从学习、生活细微入手,对高校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其他养成教育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一种教育手段。
主要任务: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1、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的关键。 2、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基本原则:1、教育引导(晓之以理)与行政管理(导之以行)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 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隐性教育为主。 3、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自我教育为主。 4、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主。 关键环节:两个着力点:抓好学籍管理和学生宿舍管理——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
突破口。
三关:形势与政策关、入学教育关和毕业教育关。
五个环节:奖惩评定过程中、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学生出现困难时、学生有意
见和建议时、学生出现思想情绪时。——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
第二节 起点——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学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在思想、
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1、是大学生适应角色变化的需要。A、校内角色发生变化;B、社会
角色发生变化;C、自我角色发生变化。
2、是大学生适应生活变化的需要。A、生活方式发生变化;B、生活
习惯发生变化;C、生活范围发生变化。
3、是大学生适应学习变化的需要。A、学习任务发生变化;B、学习
内容发生变化;C、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4、是大学生适应交往变化的需要。A、交往范围发生变化;B、交往
方式发生变化;C、交往需求发生变化。
5、是大学生适应管理变化的需要。A、教学管理发生变化;B、日常
管理发生变化;C、管理系统发生变化。
主要内容:1、爱校教育——稳定学生思想的基础。(以学校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理念、人
文精神凝聚学生、稳定学生思想。)
2、专业思想教育——稳定学生思想的关键。(学生思想稳定的又一重要因素,是
大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的必要前提。)
3、法规校级教育——学生规范管理的重要教育形式。(在校正常学习生活的制度
保障,把规章制度内化为自觉行为的第一步。)
4、适应教育——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内容。(一些经验性引导,包括:生
活适应指导、人际适应指导、学习适应指导、角色适应指导。)
5、理想信念教育——学生保持长久精神动力的源泉。(加强科学理论教育和党的
相关知识教育、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形势与政策讲座。)
基本方法:1、课堂教学法。 2、活动教育法。 3、环境陶冶法。 4、榜样示范法。 5、问卷调查法。 第三节 主线——形势与政策教育
特点:现实性、具体性、稳定性和动态性并存,时效性、理论性和政策性相统一。 重要意义:1、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是大学生辨别政治方向的指南针。 3、是大学规范行为的思想武器。 主要内容:1、基本理论教育——基础。 2、基本形势教育——核心内容。(1、2为相对稳定的部分。) 3、热点问题——有益补充——相对变动的部分。 教学方式:1、采取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 2、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3、课堂教育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 4、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重点工作:1、关注学生思想实际,提高针对性。 2、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提高时效性。 3、整合学科人才资源,提高知识性。 4、创新教育形式手段,提高有效性。 第四节 升华——毕业教育
重要意义:1、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主要内容:1、择业观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最根本的内容。) 2、职业道德教育——思想修养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意识、原则、规范、行为
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正无私、服务意识、奉献精神教育等。)
3、能力素质培养——业务技能内容。(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各种能力的培养教
育。)
4、就业指导——择业技能内容。(A、政策指导;B、技巧指导。) 基本方法:1、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2、结合专业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3、结合典型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4、结合实践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5、利用情景教育开展毕业教育。(最有效的模拟演习。)自我思考+自我启发。 [案例分析]:1、开展以服务社会、自强不息为主题的主旋律教育。 2、开展服务西部、从基层做起的成才观教育。 3、开展服务学校发展、凝造母校情结的爱校教育。 第四章 校园文化建设(大楼+大师+大气)
内涵: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题,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总和。
1、从性质上来说:亚文化。A、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倾向保持一致;B、作为较高层次的带有超前性特征的文化,对社会主流文化具有先导和推动作用。
2、从范围来讲:有一定的空间限制。
3、从主体上看,创造者和接受者都是学校的全体成员、共同劳动的成果。 特征:1、校园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精神文化)渐进发展。 2、校园文化的相互交融性。(大学传统、文化发展和社会运转三种力量互动。) 3、校园文化的高雅性和多元性。 4、校园文化载体的多样性。(物质的、制度的、行为方式的形式。)(教学设施、规章
制度、校园景观、校园媒介各种学生社团。)
基本形态:1、校园精神文化。(思维方式、价值体系、道德规范、心理氛围、思想观念。) 2、校园物质文化。(教学、科研、生活、环境、设施等。) 3、校园制度文化。(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群体意识。) 实质:反映学校的调控程度、监控原则和管理张力。
分为:组织管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和生活行为管理制度。 特点:强制性。 4、校园行为文化。(其他文化的表现形式,为校园文化提供重要的载体。)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2、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具体体现为各项规章制度及集体
舆论。)
4、有助于开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节 建设高水平的和谐校园文化
背景与意义:1、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3、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4、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学校精神、学校品格和校园文化逐步成为
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总体要求:以邓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
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