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14:43: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⑴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 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 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⑵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 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指导意义。 ⑴社会历史条件: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②我国在新世纪 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③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⑵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⑶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 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一切从实际出发:①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 (前提和基础) ②全面的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 ③发展的看问题,绝不僵化的看问题
④把现象当做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2)联系理论实际:①要吃透理论,不进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 ( 根本途径和方法) 穿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②要高清试机,不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
质的理性把握。 (3)实事求是(核心和实质)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验证条件和目的):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意义:⑴理论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⑵实践意义: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⑶实践意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纲领。
⑴基本纲领:①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经济纲领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 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 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③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⑵意义: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 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⑶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①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②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主资产阶级。 ③领导:无产阶级
④性质和前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联系
⑴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①必须处理好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工农联盟,与资产阶级的联盟)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③对资产阶级要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⑵武装斗争 ⑶党的建设: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同时加强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相互联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 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7.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⑴革命领导权不同。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只是追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五四运动以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⑵革命的时代条件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⑶革命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⑷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专政的国家,以建立资本主义
社会制度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8.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⑴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⑵科学内涵:①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这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⑶重要意义: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9.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⑴发展才是硬道理:①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③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 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②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硬在这里。
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长期性。
⑴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⑵长期性:①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 要为此付出很大努力。
②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 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 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三大)和基本纲领(十五大)。 ⑴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最主要内容,基本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根本立足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奋斗目标)】。 ⑵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必须紧紧为要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②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使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资产阶级自 由化。
④把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⑶基本纲领: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
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 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 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2.“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⑴区别:①目标不同,总:经济指标;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②特点不同:总: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全: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 比较均衡 ③实现程度不同:总:2000年已实现。全:2020年实现。 ⑵联系:总是全的前提和基础。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累计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①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②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③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节点。 14.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
⑴改革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⑵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未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 ①按劳分配造成的差距。由于劳动者的体力、智力不同,勤奋程度不同,家庭负担不同,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在企业的经营成果不同,会出现富裕程度的差别。 ②不同所有制造成的差距。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成的差距。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无情法则,竞争的结果反映在个人收入分配上就是收入差距的拉大。 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距,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这些造成社会成员收入和富裕程度产生和扩大差距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会长期存在着,从而决定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⑵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为此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⑵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有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⑶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基本依据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离开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墅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首先是由我国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另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本身还不完善、不成熟,还没有能力包罗社会经济的一切领域,这就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起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⑶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克服姓“公”姓“私”的传统观念束缚。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不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制经济,都应该得到发展,都应该利用它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18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⑴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⑵为什么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①根本上说是有他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这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②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ⅰ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ⅱ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ⅲ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法师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19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和基本思路。
⑴实质: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的发展方式。 ⑵两个坚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①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 动转变。 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