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区域地理(精校高清,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21:33: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基础演练】

1.B 2.D [解析] 第1题,首先要确定O点位置,由于它相对我国大地原点向正西偏531 km,向正北偏448 km,通过计算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2题,由图可知,两种因素的影响使重心都向东移动,但是在气候因素影响下向北移动的幅度大于在某种人为因素影响下向南移动的幅度,因此综合考虑是向东北方向迁移。

3.C 4.D 5.B [解析] 第3题,以原过渡带为分界,东侧为农业用地,西侧为畜牧用地,可能变动带位于畜牧用地地区,可能向农业用地转变。第4题,土地转变使得草场面积减小,草场的载畜量降低,同时被开垦的土地很容易沙漠化。黄淮地区的洪涝主要是因为夏季多暴雨和地势低,排水不畅造成的,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无关。第5题,增大牧场牲畜的数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过度放牧对牧场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使草场质量降低,最终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

【能力提升】

6.B 7.B [解析] 第6题,鄂尔多斯地区位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随着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土地类型分布发生变化。影响鄂尔多斯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第7题,退耕还林还草,稳定生态系统有助于遏制“半固定半流动沙地荒漠草原牧业带”向东扩张。

8.C 9.B [解析] 第8题,由于用水量增加,直接导致下游河流流量减少。第9题,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地表覆盖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植被覆盖率差。人为原因(决定作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视环保。

10.B 11.D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草地比重明显减少,因此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应退耕还草。第1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沙地和草地面积较大,而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很小,属于地广人稀的地区,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

12.(1)①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明显而且时间长;②地形较平坦,缺少风力屏障(摩擦力小);③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昼夜温差大;④冬春季节高低纬度间获得热量差异大,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土地荒漠化

目的: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或减少风的侵蚀力);②翻耕后秸秆返田,增加土壤肥力;③截留水分,增加土壤水分。

(3)有利:①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②光照充足(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③低温时间长,病虫害少。

不利:①降水少,气候干旱;②气温低,热量不足。

[解析] 第(1)题,从距离冬季风源地远近、地形、气压梯度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干旱地区垦荒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问题,在田间留残茬,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翻耕后秸秆返田,增加土壤肥力。也有利于增加冬季积雪的厚度和春季播种前的土壤含水量。第(3)题,评价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选做题】

13.(1)R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

(2)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廉价。

(3)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4)高 低 P处地下水位深,蒸发弱,地表盐分积累少;而Q处地下水位高,蒸发强,地表盐分积累多,且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

[解析] 第(1)题,比较两图可知,R位于法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1月份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气温较高;Q位于贺兰山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份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第(2)题,葡萄种植可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劳动力条件等进行分析。第(3)题,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导致本地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水量大减,甚至断流。第(4)题,从P、Q所处的上下游位置(黄河在此段自南向北流),可知Q地地势低于P地,Q地引水灌溉,地下水位浅,易造成土

81

壤次生盐渍化。

课时作业(三十三)

【基础演练】

1.B 2.D [解析] 第1题,对照图中该时间段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可知,原始林地比重减少,耕地比重渐增,因此可判断出该区域经历了大规模开垦的过程。第2题,1800年之后,原始林地所占比重已变得很低,说明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必然会引起环境恶化、气候异常。

3.B 4.A 5.C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30年间该区域沙漠面积在不断扩大。第4题,由图可知,沙漠面积随着森林面积的减小而扩大。第5题,由图中环境变化信息可判断,随着森林的大面积减少,该地区河流水量减少,流程变短,沙漠面积扩大,因此森林的主要生态意义是涵养水源。

【能力提升】 6.B 7.C [解析] 第6题,城市森林主要以乔灌木为主体,不可能是城市草坪和城市湿地。第7题,城市森林的环境效益依据森林的效益可以判断出,城市绿化带能够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隔离林带还起到减弱噪音的作用。

8.C 9.D 10.A [解析] 第8题,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位于河谷地带,该处地势较低,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稍高。第9题,图中4处湿地多位于海拔较高处,它们的形成不可能受到长江洪水泛滥的影响积水而成。第10题,山区修建梯田会影响山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水土流失问题。

11.B 12.A [解析] 第11题,亚马孙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与大气环流、地形、暖流、低纬陆地面积等因素有关。秘鲁寒流位于南美洲西侧海域,寒流使沿岸地区湿度减小,排除③。第12题,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直接原因是人类开发,如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等。

13.B [解析] A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带,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洪涝灾害频发,所以主要体现的是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

14.(1)暴雨冲刷 烈日曝晒 (2)枯枝落叶 不断更新

(3)淋溶 土壤侵蚀 枯枝落叶 物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图右侧表示雨林未被破坏的情况,植被与土壤之间维持着正常的物质循环,森林起到明显的环境效益。第(2)题,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来源于岩石风化、雨水带来、枯枝落叶分解,本题要求回答的是枯枝落叶的分解。第(3)题,图左侧表示雨林被砍伐后,森林的生态作用尽失,植被与土壤之间的物质循环也被破坏,从而出现种种生态环境问题。

【选做题】

15.(1)植株高大,森林层次多,植被茂密,植物量大 全年高温多雨 (2)光在林中垂直衰减 上层:天然橡胶;中层:咖啡、茶树;下层:草果

[解析] 第(1)题,图中反映出植物的植株高大,层次多,可判断为热带雨林。第(2)题,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人们利用光在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了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以橡胶为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在灌木层之下再种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从而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

课时作业(三十四)

【基础演练】

1.B 2.D [解析] 第1题,按照中国人口约13亿、美国约3亿、印度约12亿、日本人口约1亿,进行简单地计算即可得出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美国。第2题,图中仅显示出了煤炭的消费量,所以无法推知单位GDP能耗,选项A错;由于各国能源利用率不同,所以炭排放量也无法计算,选项B错;能源除了煤炭以外,还有石油、天然气等,所以无法推算出能源出口量,选项C错;根据图中给出的煤炭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的比较数据,可以计算出各国的煤炭自给率,因此选项D正确。

3.B 4.D 5.B [解析] 第3题,图中的三条产业链中没有涉及降低煤炭运输成本及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发展。第4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依托煤炭发展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第5题,制约该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是单一的生产结构,即单一的原煤生产和输出,要想改

82

变这种局面,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能力提升】

6.D 7.C [解析] 第6题,从图示来看,我国能源消费始终大于能源生产。2000年后,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大幅上升,但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上升幅度较小,是因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石油、天然气的比重大幅上涨。第7题,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有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加强国际合怍。

8.B 9.C [解析] 第8题,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有霍林河、元宝山、伊敏河、准格尔、东胜等大型煤矿,这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的主要原因。第9题,读流程图可知,“煤变油”过程中1吨煤需加2.5吨水,耗水量大,而内蒙古自治区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水资源短缺。

10.A 11.B [解析] 第10题,与热电厂关联较大的是利用热电厂的粉煤灰加工成建筑材料。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热电厂可以为多晶硅生产厂供电、供热。

12.(1)西段大致与纬线平行(东西走向),主要受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影响;东段向高纬凸出,主要受(河谷)地形的影响。

(2)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地下采矿导致地面塌陷;破坏地下水资源,污染地表水等。

(3)赞同。有了一定经济实力;有一定的技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污染小,经济效益高,可优化产业结构。

或不赞同。应在充分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当地科技水平低;环境质量差;交通不发达等。

[解析] 第(1)题,据图分析,陕西省-8°C等温线在西侧东西延伸,在东侧向东北延伸(弯向高纬)。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因素和地形因素。第(2)题,乱挖滥采矿产资源会导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多,也可导致地面坍塌、污染水资源等问题。第(3)题,可从正反两面分析回答,但理由一定要合理。

【选做题】

13. (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GDP相对较低。

(2)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3)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

[解析] 第(1)题,导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原因,一方面要说明该地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该地GDP总量少。而该地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与该地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构成、能源的利用效率等有关,GDP总量少与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甲省为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第(2)题,结合图例可知新天津生态城位于渤海西岸,这里盐碱荒地较多;位于河流下游,水资源较丰富;临海,海洋资源丰富;地处季风区沿海地带,受冬夏季风影响,且濒海地区有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或海陆风),风能资源丰富;雨季较短,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第(3)题,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晴天少,太阳能资源不丰富;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新加坡风平浪静,风能资源不丰富。

课时作业(三十五)

【基础演练】

1.C 2.D 3.D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40°N~60°N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第2题,塞纳河位于法国境内,该国电力构成以核电为主,拆除水坝是为了恢复原始生态环境。第3题,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流经四川盆地,由于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库区淤积,致使库容量减小,使用年限受限。

4.D 5.A [解析] 第4题,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区域水库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河流的各个河段;结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严重)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有关知识可知,修建水库的目的是防治水

83

土流失。第5题,建水电站的位置在渭河的下游地区,水电站的建设会使渭河的流速减慢,同时泥沙淤积加快,泥沙的淤积会使河床抬升,水位升高。

【能力提升】

6.D 7.A [解析] 第6题,根据等流时线,从S1到S4的时间数值越来越小,距离出口越来越近,对照指向标可知河流的流向为东南流向西北。第7题,S4地区等值线间隔最小,单位时间内径流流过的距离最短,流速最慢,故地面坡度最小,地势最为平坦。

8.B 9.A 10.C [解析] 第8题,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挪威的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河流的落差大,因此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即多为高水头水电站,故B项正确。第9题,由于水库位置相对较高,高山地区居民少,故很少引发库区移民,故A项正确。夏季蓄能,冬季发电,水位季节变化大。库区多为山地地区,占用耕地较少,故C项错误。水库修建阻隔了洄游性鱼类的游动,影响了鱼类的活动,不利于鱼类生存。同时库区蓄水,水位提高淹没了部分地区,野生动物栖息地受到破坏,不利于野生动物的活动,故D项错误。第10题,挪威所处的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为取暖而消耗电量较多,故C项正确。

11.B [解析] 据图可知a河流是法国的罗讷河,多低坝,分析可知低坝蓄水量小,淹没的农田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也较小;由于水位低、水量小,溃坝的威胁也小。

12.(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①0 冬末春初 夏秋 ②B D H J I

(3)①水热季节组合差且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求产生矛盾,成为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 ②影响河流水量、水位的稳定性,给航运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解析] 诺克斯维尔市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全年降水较多,且降水尤其集中在冬春季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天气系统和地形方面来看:夏季受副高的影响,导致田纳西河流域降水相对较少;冬季由于多锋面雨和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这种降水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河流的航运都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选做题】 13.(1)上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大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雨水补给少 支流多,水系庞大,汇集的水量多 支流少,汇入干流的径流少 (3)蓄清排浑

[解析] 第(1)题,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第(2)题,三峡工程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大;支流多,水系庞大,汇集的水量多。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雨水补给少;支流少,汇入干流的径流少。第(3)题,三峡工程在解决库区泥沙淤积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是蓄清排浑。

课时作业(三十六)

【基础演练】

1.D 2.D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判断甲为丁提供畜禽食物,为乙提供信息交流,因此甲为农家乐;丁可以提供蛋奶肉和粪肥,因此丁为畜牧业;丙可以为甲提供果品、为丁提供果、树叶、红苕,因此丙为林果业。第2题,该农业模式是一个良性的生态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3.B 4.A 5.D [解析] 第3题,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说明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农田水利设施能抵御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完善粮食流通体系能促进粮食的销售,但C、D项不是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第4题,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第5题,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

84

人口相对较少。

【能力提升】

6.A 7.D 8.A [解析] 第6题,从地图上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地位于我国河西走廊附近地区,气候干旱,而枣树耐旱,故A项正确。第7题,冬季该地盛行冬季风(西北风),受地形约束,河西走廊西北风风力强劲,会带来低温冻害天气,对枣树生产产生重大威胁,故D项正确。第8题,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因此红枣品质优良,故A项正确。

9.D 10.C 11.A [解析] 第9题,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地处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由于黄河流经宁夏平原,灌溉水源充足,故D项正确。第10题,宁夏平原降水较少,发展农业需要依靠水源灌溉,农业属于旱作农业,故C项正确。第11题,宁夏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处在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半湿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地带,故A项正确。

12.C 13.A [解析] 第12题,甲处位于东北平原地区,三面环山,平原地区的热量条件好于两侧的高原山地,因此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故C项正确。第13题,读图可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并且在山地、平原地区发生变化(山地地区比同纬度地区低),因此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10℃积温,故A项正确。

14.有利因素:自然环境独特(位于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紫色土);接近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不利因素:受到(交通、城市等)环境污染威胁;产量和种植空间有限。

[解析] 从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四川省(也可根据地理标志产品“糯红高粱”判断为四川泸州),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且位于紫色土分布区,土壤肥沃;甲有铁路线、高速公路及河流流经,交通便利;且由题干“该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酒驰名中外”可判断该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其不利的因素在于随着城市和交通的发展,环境污染威胁加重;同时由于种植空间有限,产量也较低,因此“糯红高粱”种植业受到限制。

【选做题】

15.(1)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落差较大,含沙量较大;红壤土。

(2)优势:水热条件充足,复种指数高,农耕历史悠久。 不足:人均耕地少,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

(3)以水稻为原料,发展食品加工工业;以木材为原料,发展造纸工业;以水果为原料,发展水果罐头加工业;以淡水鱼为原料,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4)水土流失 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护林植树,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开发优势农业资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小水电、沼气、薪炭林等)。

[解析] 第(1)题,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根据气温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该地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此可知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地带性土壤为红壤。第(2)题,与东北地区相比,该地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水热组合较好,复种指数高,农业历史悠久。但人均耕地少,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商品率较低。第(3)题,该地发展水稻种植、林果业、淡水养殖,可相应发展食品加工业、造纸、水果罐头、水产品加工业。第(4)题,该地属于低山丘陵,又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解决措施主要从植树造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课时作业(三十七)

【基础演练】

1.C [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200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第二产业产值明显增大,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但还未进入后工业化发展时期。

2.A 3.D [解析] 第2题,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条件优越,工业化水平较高,故A项正确。第3题,①②铁路线开通,将扩大所经过海港的经济腹地,故D项正确。

4.A 5.B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的I/U的比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仍远大于0.5,表明城市化一直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第5题,城市化一般指农业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