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7:07: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1 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会观察、描述、记录;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走出课堂,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

2.谈话: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

1.分小组活动:挖开土层,观察土层下看到了什么,并记录。 2.小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

3.注意观察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它们都在干什么? 4.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感性认识,提出设想,深入研究

1.回顾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2.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过程:

(1)取一些采回的土样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科学教材第62页) 3.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结果。

2 了解土壤

教学目标

●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1.课件: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土壤标本)

2.小结: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

1.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1.研究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活动过程:

(1)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通过以下问题,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 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讨论,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

△ 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 △ 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

△ 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

(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3)学生比较干燥的和湿的土样,讨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五、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

1.谈话:如果下雨时,渗水性能情况是什么样?猜一猜,并说说你的理由。 2.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

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活动过程:

(1)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

(2)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实验。

(4)叙述看到的现象,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 六、学以致用,加以拓展

1.(提供一堆家乡土)活动: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合物的种类。

2.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它们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讨论: △ 家乡的土壤中什么成分比较多? △ 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这种成分? 3.拓展活动:调查家乡的主要农作物。

3 肥沃的土壤 教学目标:

●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2.谈话:我们一起来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

(一)室外活动:采集土层。

(二)室内活动。

1.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

(1)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 (2)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谈话:在挖到的土层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小动物。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2)展示昆虫饲养盒,(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 △ 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 教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土。什么是腐殖质呢?

△ 学生读一读课本第11页左下角的一段话。

(3)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 (4)小结: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3.做肥料袋。

(1)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 (2)讨论如何设计实验。 三、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

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

4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用各种形式宣传保护土壤,保护耕地;

●能够将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

1.谈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

2.提问: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3.学生将自己准备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填写好书本第65页的记录表。

二、交流讨论,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

1.提问:土壤为我们做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又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 2.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及实验,自由发表意见。 3.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讲解或进行对比实验。

4.提问: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

5.提问: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

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可以以什么方式保护土壤?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1、 植物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调查了解植物的用途。

2、 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调查、讨论,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难点: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时,对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有所认识。 三、教学准备

一些植物或图片、课前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

1、 讲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生命的物体,包括哪些?

2、 提问:在动物和植物中,你认为谁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你能举一些例子来吗?

3、 小组讨论。(可以结合书上插图或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二、认识植物的局部。

1、 讲述:我们每天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说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吗? 2、 根据学生发言,把植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或贴出相应图片。

3、 以橘子为例,提问:橘子是大家爱吃的水果,我们是不是把整个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三、认识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

1、 讲述: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六个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请看p17,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图,在它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实,其他植物一般也有这些部分。你能说出一些吗?

2、 请你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外调查

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来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2 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 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难点: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

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种子和果实

1、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那你知道植物宝藏在哪里?

2、 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它长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二、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1、 讲述: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

2、 讲述: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 三、认识种子的构造

1、 讲述: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

2、 展示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请你画下来。

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 当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后,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 3、 交流实验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做或在班上集中做。 五、学生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

1、 第二课时上,看几号瓶的种子发芽了,为什么其余瓶里的种子没有长出小芽? 2、 讨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六、课后种植一种植物。

3 根和茎

教学目标

1、 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 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 教学过程

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 出示大蒜和菠菜。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 2、 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

3、 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1、 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2、 探究、汇报。

3、 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 4、 小组讨论、汇报实验方案。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