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分工和结构演进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5 3:59: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分工和结构演进研究

作者:魏国恩 朱翔

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

摘要:利用长株潭城市群2006-2015年工业总产值、行业从业平均人数等数据,运用相似系数、区域分工指数、区位商等方法,从湖南省省域和长株潭城市群两个参考系出发,对长株潭城市群三次产业、制造业细分行业、优势产业层面的产业分工和结构演进状况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在三次产业层面存在高度的产业结构趋同;在制造业细分行业和优势产业层面的趋同性减小,呈现出明显的趋异特征;不同行业领域产业分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产业分工;产业结构;演进趋势;长株潭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8)01-0050-08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科林·克拉克最早总结了伴随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首次对三次产业进行系统划分[1-2]。钱纳里提出经济发展阶段的跃迁是伴随产业结构演变而进行的[3]。库兹涅茨则探讨了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4]。

国内学者一般将产业结构理论与国情、省情相结合,对产业分工、产业布局、动力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推动了产业结构理论进入新阶段[5]。如尹征(2015)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提出京津冀产业分工逐步加强的观点[6];柯善咨(2014)研究产业结构相关联的最优城市规模,认为部分中小规模的地级市可通过发展制造业,促进人口集聚[7];赵东霞等人(2015)研究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提出环渤海地区产业分工呈现\中心—外围\发展的地域特征[8]。

目前,产业结构研究多是以截面数据为基础,对宏观层面的产业展开分析,但由于城市经济体系的不断扩张和产业结构内容的丰富,以动态视角来分析城市内部微观产业层面的结构演进成了必然选择。本文利用用区位商、区域分工指数和相似系数等研究方法,展开产业结构分析,并进行不同产业层面的比较,以此准确判断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分工与结构演进状况。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单元,数据来源于2007-2016版《湖南省统计年鉴》《长沙市统计年鉴》《株洲市统计年鉴》《湘潭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6》以及2006-2015年各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建立两个空间参考系:湖南省及14个地州市,长株潭三市。三个经济参考系:三次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制造业产值结构的区域分工指数、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区位商。以两个空间参考系的相似系数测算为主,以制造业区域分工指数和区位商分析为辅,从三次产业层面、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优势产业层面,对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展开综合判断。 相似系数计算公式:

式中: 是 地区 行业的产值占全行业产值的比重, 是 地区 行业的产值占全行业产值的比重。根据已有研究的经验判断,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大于0.9,即为产业结构同构[9]。 应用相似系数做两种层面的产业结构分析:一是以湖南省产业结构为基准,将长沙、株洲、湘潭产业结构与之比较,建立“区域-年份”的相似系数矩阵,考察矩阵中极高值的变化判断长株潭与全省其他城市在三次产业层趋同与否,及演变趋向。二是测度长株潭两两之间的三次产业相似系数,建立“区域-区域”矩阵,分析相似系数变化的总体趋势可以反映长株潭三市间产业合作状况和产业结构演进趋势。 区域分工指数计算公式:

式中: 是关于 和 两城市的区域分工指数, 和 分别表示 和 两城 行业产值,在这里 表示 、 两城制造业总产值。 区位商计算公式:

式中: 为 城市 行业的区位商,其中 为 城市 行业的总产值,为 城市全部行业总产值, 为全国 行业总产值, 为全国全部行业总产值。 二、结果分析

(一)以湖南省为背景的长株潭城市群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析

对比湖南省14市州,2006-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三次产业结构分析(受篇幅限制仅显示2006和2015年,见表格1、2),可发现:

包括长株潭三市在内,2015年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层面高度趋同。除张家界市(0.8993)外,其他市对比全省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均高于0.9,而其中岳阳(0.9932)、益阳

(0.9912)、衡阳(0.9968)、常德(0.9987)、怀化(0.9981)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超过0.99,三次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张家界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旅游城市,所以与第二产业占主导的湖南省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最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06-2015年间,长株潭城市群与湖南省其他地州市的产业同构现象越发严重。如:长沙和益阳2006年相似系数为0.9291,2015年上升为0.9663。株洲和邵阳,2006年相似系数为0.9018,2015年上升为0.9254。湘潭和郴州,2006年相似系数为0.9947,2015年上升为0.9996。

2006-2015年间,长沙对比全省的三次产业发展方向趋同,株洲、湘潭向趋异方向发展。长沙与湖南省,2006年相似系数为0.9791,2015年上升至0.9887,表明长沙在经济发展中龙头作用明显,与全省三次产业发展趋同;株洲、湘潭都是湖南省老牌工业城市,两市相似系数分别由2006年的0.9825、0.9967,下降至2015年的0.9723、0.9817,表明株洲和湘潭与全省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向趋异,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迈进,产业结构优化明显。 (二)长株潭三市间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析

以公式(1)计算出2006-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城市间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见图1),可以看出:

2015年长株潭三市产业结构高度趋同。三市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远远超过0.9趋同临界值。其中株洲与湘潭产业同构最明显(0.999),其次是长沙与湘潭(0.9932),再次是长沙与株洲(0.9887)。

2006-2015年间,长株潭三市三次产业相似系数逐年增大,与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基本一致,产业同构愈发明显。长沙与株洲,2006年0.9696,2015年0.9887;长沙与湘潭,2006年0.985,2015年0.9932;株洲与湘潭,2006年0.9933,2015年0.999。总体上,在2006年三市间相似系数差别较大,但2015年基本趋于一点。

2006-2015年间,长株潭三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增速均为先增后减类型,三次产业结构向好发展。长沙与株洲2010年前一直在波动上升,2010年相似系数达到十年内最大值

(0.9899),年均变动超过4%,而2010年后相似系数年均变化幅度不超过0.9%,表明两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分工上取得初步成效。株洲与湘潭在2011年前处于波动上升的态势,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到十年内最大值(0.9999)三次产业结构极度趋同,但在2011年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保持缓慢下降的态势,年均变化幅度不超过0.18%,表明株洲和湘潭已经找准各自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结构趋异。长沙与湘潭三次产业相似系数始终处于上升之中,但在2012年(0.9899)之后,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变化幅度较之前有所下降,2012-2015年间年均变化幅度不超过0.8%,表明湘潭市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优化之中[10-12]。 (三)长株潭城市群制造业行业分工指数分析

根据长株潭城市群的三次产业现状分析,确定第二产业在三市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因而选择在第二产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制造业为研究对象。2015年长株潭三市制造业区域分工指数分析如下(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