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T梁施工方案-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1:58: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后张法预应力T梁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第二分册、第三分册; 2、招标文件;

3、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4、桥位及梁场位置的地理位置情况。

二、编制说明

本方案主要是对楠垭河大桥T梁预制施工编制。梁板分别为25mT梁及40mT梁。

三、工程概况

楠垭河大桥是北京至昆明四川境雅安至泸沽高速公路石棉至泸沽段上的一座特大桥。上部结构为40m和25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

其中40m为:跨越楠垭河与G108国道设12跨(三联),跨越山谷左幅设9跨(二联)、右幅10跨(二联)。结构型式为先简支安装预制T型梁,然后通过现浇桥面连续混凝土和桥面现浇层,形成桥面连续的简支结构体系。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直线段内采用标准化梁长预制。单片T梁中心线梁高250cm,翼缘做成横坡,预制边梁宽202cm,中梁宽180cm,预制T梁长3994cm,梁间湿接缝宽70cm,桥梁半幅横断面由5片梁组成,梁肋中心距250cm。单片预制T梁吊装重量中梁1093KN,边梁1068KN。预制T梁内预应力束采用7ΦS15.2、8ΦS15.2、9ΦS15.2钢绞线,张拉控制力分别为1367KN、1562KN、1757KN,配15-7、8、9锚具。钢束张拉完成时,预制T梁上拱,根据计算和施工经验,在预制T梁跨中设置边梁6 cm,中梁5 cm反预拱,沿跨径方向按二次抛物线分配,预制梁梁顶线与梁底线形保持一致。

25m为:起点设5跨(一联),跨越山腰设30跨(五联)、左幅终点设1跨(一联),结构型式为先简支安装预制T型梁,然后通过现浇桥面连续混凝土和桥面现浇层,形成桥面连续的简支结构体系。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直线段内采用标准化梁长预制。单片T梁中心线梁高175 cm,翼缘做成横坡,预制边梁宽202cm,中梁宽180cm,预制T梁长2494cm,梁间湿接缝宽70cm,桥梁半幅横断面由5片梁组成。单片预制T梁吊装重量中梁552KN,边梁545KN。预制T梁内预应力束采用6ΦS15.2、7ΦS15.2钢绞线,

张拉控制力分别为1172KN、1367KN,配15-6、7锚具。钢束张拉完成时,预制T梁上拱,根据计算和施工经验,在预制T梁跨中设置边梁4cm,中梁3cm反预拱,沿跨径方向按二次抛物线分配,预制梁梁顶线与梁底线形保持一致。

四、总体平面布置

按照科学管理、节约用地、加强环境保护、满足施工需要的原则,进行总体统筹安排、合理布置。详见《总体平面布置图》。具体安排如下:

1、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本着便于全局指挥、靠近重点工程、干扰少、便于对外联系的原则,设在楠垭河起点处,并位于108国道边,工地试验室与项目经理部设在一起。

2、桥梁一队驻地

桥梁一队施工人员驻地设在K121+082路线左侧200米处的砖瓦厂,占地约1000 m2; 3、预制场地及拌和站

根据本桥梁的预制及下部工程的工程量大小,设一个预制场集中预制,一台1000型两台750型搅拌机进行砼的供应,位置在K121+082处。砂石料堆场、水泥库房和钢筋加工制作工棚等临时设施的布置,相互协调、互不干扰。

详见:《预制平面布置图》 4、施工便道

预制场施工便道与108国道较近,进场道路较为方便。在施工期间加强养护和维修,保持路况良好。

5、施工用水

施工队伍进场后,在营区内挖井作生活水源。

施工用水将根据位置进行取水,取样送检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作为施工用水。 6、临时用电

施工用电通过与地方电力管理部门联系解决。预制场安设一台500KVA的变压器。另外配备1台200KW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7、临时通讯

项目经理部、施工队驻地已安装程控电话,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保持和外界及公司总部的联络、资料传输。主要技术及管理人员配备移动电话、各职能部门通过内部电话,确保生产指挥系统的联系畅通。

五、人员组织机构图

钢 筋 作 业 队 模 板 作 业 队 工程部 机物部 项目副经理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 安质部 计财部 综合部 桥梁施工作业队 砼 作 业 队 张拉压浆作业队 起重作业队 试 验 组

六、总体工期计划

本桥总工期20个月,开工日期为2008年3月1日。工期安排如下。 1、梁厂建设:2008年4月01日~2008年6月20日; 2、主梁预制:2008年6月28日~2009年6月30日。 工期计划见:《桥梁施工进度计划表》。

七、工、料、机总体计划

1、桥队配置人员见下表

桥梁施工队预制场人员配备表

序号 1 2 3 成 员 队 长 技术负责人 现场负责人 人数 1 1 1 备注 劳动力配备数量为施工正常阶段,按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