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4:45: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度。
(C) 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D) 引入方位因子的概念,并认为它与熵变化有关。
139. 质量数为 210的钚同位素进行β放射,经14天后,同位素活性降低6.85%。此同位素的半衰期为( )
(A) 3.6 天 (B) 270.8 天 (C) 7.2 天 (D) 135.9 天
140.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消耗3/4所需时间是它消耗掉1/2所需时间的2倍,则反应的级数为( )
(A) 零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141.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k=5.0×10-5s-1Lmol-1,若浓度单位改为mol/cm3,时间单位改为min,则k的纯数值为( )
(A)3 (B)8.33×10-10 (C)8.33×10-4 (D)3×10-3 142. 在基元反应中( )
(A)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总是一致的 (B)反应级数总是大于反应分子数 (C)反应级数总是小于反应分子数 (D)反应级数不一定与反应分子数总是相一致的 143. A,B构成1-1型对峙反应,用H催化可构成2-2型对峙反应:( )
+
, , 则k1, k2, k3, k4的关系为:
(A); (B);(C);(D)
144.Lindemann单分子反应机理是假定多原子分子被振动激发后( ) (A) 立即分解; (B)有一时滞; (C)发出辐射; (D)引发链反应 145. 在平行反应中要提高活化能较低的反应的产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 ) (A) 升高反应温度 (B) 降低反应温度 (C) 反应温度不变 (D) 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146.下面对于催化剂的特征描述,那一点是不正确的?( )
(A) 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皆不变 (C) 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
(D) 加入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 147. 气固相反应 CaCO3(s)
CaO(s) + CO2(g) 已达平衡。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
k2
把 CaCO3(s) 的颗粒变得极小,则平衡将: (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不移动 (D) 来回不定移动
17
148.在298 K下,将液体水分散成小液滴,其热力学能 ( )
(A) 增加 (B) 降低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149. 在绝热条件下,将液体分散成小颗粒液滴,液体的温度将:(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150. 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下列哪点不在其中?( )
(A) 高度分散性 (B) 热力学稳定性 (C) 多相性 (D) 热力学不稳定性 151. 在实际中, 为了研究方便,?常将分散系统按粒子大小分类,胶体粒子的大小范围是( )
(A) 直径为100nm~10000nm (B) 直径>10000nm
(C)直径>100nm (D) 直径为1nm~100nm 152. 溶胶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 )
(A) 微多相, 热力学不稳定 (B) 均相, 热力学稳定 (C) 光散射现象明显, 渗透压小 (D) 光散射现象弱, 扩散极慢 153. 溶胶与高分子溶液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粒子大小不同 (B) 渗透压不同
(C) 丁达尔效应的强弱不同 (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154. 溶胶一般都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分散相粒子对光强烈吸收 (B) 分散相粒子对光强烈反射 (C) 分散相粒子对光产生散射 (D) 分散相粒子对光产生折射 155. 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而灵敏的方法是( )
(A) 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 (B) 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 (C) 观察丁达尔效应 (D) 测定δ电势
156. 根据沉降平衡的概念可导出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的固体粒子按高度分布的定量关系式──高度分布定律,以下的说法违反高度分布定律的是( )
(A) 粒子质量越大, 其平衡浓度随高度的变化越大 (B) 粒子体积越大, 其平衡浓度随高度的变化越大 (C) 粒子的浓度降低一半的高度越大, 粒子沉降的趋势越大 (D) 高度差越大, 粒子浓度的变化越大 157. 电动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是( )
(A) 外电场或外压力的作用 (B) 电解质离子的作用 (C) 分散相粒子或多孔固体的比表面能高
(D) 固体粒子或多孔固体表面与液相界面间存在扩散双电层结构
158. 悬浮于液体介质中的固体微粒在外界作用下急速与介质分离时, 在液体表面层和底层之间产生电势差的现象叫( )
(A) 电泳 (B) 电渗 (C) 流动电势 (D) 沉降电势 159. 下面的说法与DLVO理论不符的是( )
(A) 胶粒间的引力本质上是所有分子的范德华引力的总和 (B) 胶粒间的斥力本质上是双电层的电性斥力
(C) 每个胶粒周围都有离子氛, 离子氛重叠区越大, 胶粒越不稳定 (D) 溶胶是否稳定决定于胶粒间吸引作用与排斥作用的总效应
160. 高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别是高分子溶液的( )
18
(A) 渗透压大 (B) 丁达尔效应显著 (C) 粘度大, 不能透过半透膜 (D) 不能自动溶解 161. Donnan平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 )
(A) 溶剂分子比大离子小得多, 能很快在膜两边均匀分布 (B) 溶液粘度大, 大离子迁移速度快 (C) 小离子浓度大, 影响大离子通过半透膜
(D) 大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且因静电作用使小离子在膜两边浓度不同 162. Donnan平衡可以基本上消除, 其主要方法是( )
(A) 降低小离子的浓度 (B) 降低大离子的浓度 (C) 在无大分子的溶液一侧, 加入过量中性盐 (D) 升高温度, 降低粘度
163. 江、河水中含的泥沙悬浮物在出海口附近都会沉淀下来,原因有多种,其中与胶体化学有关的是( )
(A) 盐析作用 (B) 电解质聚沉作用 (C) 溶胶互沉作用 (D) 破乳作用 164. 关于胶粒的稳定性,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胶中电解质越少, 溶胶越稳定 (B) 胶粒的布朗运动越激烈, 溶胶越稳定 (C) 胶团中扩散层里反号离子越多, 溶胶越稳定 (D) 胶粒的表面吉布斯能越大, 溶胶越稳定 165. 用油脂制作的洗衣肥皂属( )
(A)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B)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 两性型表面活性剂 (D)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66. 破坏O/W型乳状液时, 不能使用( )
(A) 钙肥皂 (B) 镁肥皂 (C) 钾肥皂 (D) 铝肥皂
167. 胶体粒子的 Zeta 电势是指:( ) (A) 固体表面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B) 紧密层、扩散层分界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C) 扩散层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D) 固液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168. 在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 H2S 以制备硫化砷溶胶 (As2S3),该溶胶的稳定剂是 H2S,则其胶团结构式是( )
(A) [(As2S3)m·nH+,(n-x)HS-]x-·xHS- (B) [(As2S3)m·nHS-,(n-x)H+]x-·xH+ (C) [(As2S3)m·nH+,(n-x)HS-]x-·xHS- (D) [(As2S3)m·nHS-,(n-x)H+]x-·xH+ 169. (1) 在晴朗的白昼, 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 ( )
(2) 日出和日落时, 太阳呈鲜红色的原因是: ( )
(A) 蓝光波长短, 透射作用显著 (B) 蓝光波长短, 散射作用显著 (C) 红光波长长, 透射作用显著 (D) 红光波长长, 散射作用显著 170. 在 H3AsO3的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H2S 气体,生成 As2S3溶胶。用下列物质 聚沉,其聚沉值大小顺序是( )
(A) Al(NO3)3> MgSO4> K3Fe(CN)6 (B) K3Fe(CN)6> MgSO4> Al(NO3)3 (C) MgSO4> Al(NO3)3> K3Fe(CN)6 (D) MgSO4> K3Fe(CN)6> Al(NO3)3 172 为直接获得个别的胶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必须借助于 ( )
(A) 普通显微镜 (B) 丁铎尔效应 (C) 电子显微镜 (D) 超显微镜
19
173. 明矾净水的主要原理是 ( )
(A)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B) 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 (C) 电解质的敏化作用 (D) 电解质的对抗作用 174 水在临界温度时的表面Gibbs自由能:( )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无法确定
175. 氧气在某固体表面的吸附服从 Langmiur 吸附等温方程, 吸附量为 V,氧气分压为 p,以 1/V - 1/p 作图得一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为 m,截距为 b,则饱和吸附量 Vm和吸附平衡常数 K 等于( )
(A) Vm= m;K = b (B) Vm= 1/mK = 1/b (C) Vm= 1/mK = b (D) Vm= 1/b;K = b/m 176. 使用瑞利 (Reyleigh) 散射光强度公式,在下列问题中可以解决的问题是:( )
(A) 溶胶粒子的大小 (B) 溶胶粒子的形状 (C) 测量散射光的波长 (D) 测量散射光的振幅 177.已知某气体在一吸附剂上吸附热随吸附量呈对数下降,此种气体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满足: ( )
(A) Langmuir等温式 (B) Freundlich等温式 (C) T?MKuH等温式 (D) 以上三种皆可以 178. 对临界胶束浓度( C M C )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是一个浓度范围 (B) 在 C M C 前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变化显著 179.憎液溶胶是( )的体系,大分子溶液是( )体系。 A. 热力学上稳定、可逆; B. 热力学上稳定、不可逆; C. 热力学上不稳定、可逆; D. 热力学上不稳定、不可逆 二、填空题
1. 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 0.01 mol·dm-3和 0.1 mol·dm-3的不同电解质溶液, 其电阻分别为 1000 ?和 500 ?,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比为 __________ 。 2.298 K 时,电池反应 Ag(s)+
-1
-1
(C) 在 C M C 前后渗透压,电导等变化显著 (D) C M C 是一个特定的浓度
1Hg2Cl2(s)=AgCl(s)+Hg(l) 所对应的 2?rSm=32.9 J·K·mol,电池电动势为0.0193 V,则相同反应进度时?rHm= ,
(?E/?T)p=______________。
3. 某反应A?B,如果反应物A的浓度lnc~t作图呈一直线,则反应级数n= ,其半衰期t1/2= 。
4. 在化学电源中,负极也叫 极,正极也叫 极;作电解池时,阳极也称为 极,阴极也称为 极.
5.根据描述,写出下列化学反应(具有简单级数)的级数: (1)某反应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无关,该反应为 级反应; (2)某反应其速率常数为0.52 mol?dm?s,该反应为 级反应;
-3
-1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