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7:51: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黑曲霉生产纤维素酶工艺设计
1. 维素酶
1.1 纤维素酶的组分
纤维素酶是水解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生成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是由多种水解酶组成的一个复杂酶系。纤维素酶是起协同作用的多组分酶系,国内外多数根据纤维素酶的底物及作用的位点和释放的产物将其分为三类:(1)葡聚糖内切酶 (endo-l,4-D-glueanase,,又称CMC一Na酶;来自细菌的简称Lne)。这类酶不能水解结晶纤维素如棉花和微晶纤维素等,主要作用于纤维素内部的非结晶区和一些可溶性的底物如羧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随机降解β-1,4糖苷键,将长链纤维素分子截短,产生大量带非还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纤维素、纤维二糖和葡萄糖, 其分子量大小约23-146KD。(2) 葡聚糖外切酶(exo-1,4-β-D-glucanase,来自真菌简称CBH;来自细菌简称Cex)。作用于纤维素线状分子末端,分解1,4-β-D糖苷键,每次从底物的非还原端切下一个纤维二糖分子,故又称纤维二糖水解酶,可以水解无定形纤维素和微晶纤维素,对棉花有微弱的作用分子量约38-118KD。(3)β-葡萄糖苷酶(β-D一glucosidase,简称BG)纤维素大分子首先在GE酶和CBH酶的作用下降解为纤维二糖,再由BG酶水解成二个葡萄糖分子。其分子量约为76KD。 1.2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
目前对纤维素酶的分子机制大致有3种假说:改进的Cl一Cx假说、顺序作用假说和竞争吸收模型。它们都认为,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时,先吸附到纤维素表面,然后其中的内切酶在葡聚糖链的随机位点水解底物产生寡聚糖,外切酶从葡聚糖链的还原或非还原端进行水解产生纤维二糖,β-葡萄糖苷酶水解纤维素二糖为葡萄糖。在纤维素溶解糖化过程中内切酶和外切酶的比值会显著地影响纤维素溶解活力,而且在纤维素糖化过程中β-葡萄糖普酶组分的加入会使这种协同作用大大加强[1],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协同作用不仅作用顺序不是绝对的,而且各酶的功能也不是简单、固定的。研究表明,GE和CHB都能引起纤维素的分散和脱纤维化 (沿纤维素的经度轴方向分层,形成更薄更细的亚纤维),这样纤维素的结晶结构被打乱,导致变形,使纤维素酶能深入纤维素分子界面之间,从而使纤维素孔壁、腔壁和微裂隙缝的压力增大,水分子的介入又使纤维素分子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之间的氢键被破坏,产生部分可溶性的微结晶,利于进一步被降解。 1.3纤维素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据统计,1995年,世界工业酶的销售量大于10亿美元;而1999年实际达到16亿美元。工业酶总供应量的60%来自于欧洲,其余40%来自于美国和日本,而且大约75%的工业酶是水解酶,其中糖营水解酶居第二位[17]。目前纤维素酶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纤维素酶的应用上。现在纤维素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酿酒、饲料加工、纺织、洗衣、农业、医药等多个领域中。
纤维素酶在食品加工行业应用极为广泛。在果蔬加工行业中,纤维素酶用来软化植物组织。和一般的加热蒸煮、酸碱处理等方法相比,采用纤维素酶处理可以避免营养物质特变是维生素的流逝。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法对海藻粉进行前处理可以提高海藻脂质的抽提率,充分获取海藻中的脂质资源,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在油料作物加工中,传统的压榨法和有机溶剂法生产的油制品存在质量差产量点的缺点。用纤维素酶代替有机溶剂进行加工,可以避免有机溶剂的残留,因而能提高产品质量;另外酶反应条件温和,可以避免剧烈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在酿酒行业中,原材料中纤维素含量很高,加入纤维素酶,使纤维素能转换为糖,原料利用率大大提高,且残渣相对锐减,不仅提高了产量,同时使残渣处理的工作量减少,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由于家禽家畜一般难消化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而在饲料中加入纤维素酶制剂后,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转化为易吸收利用的糖类,使饲料得以充分的利用,同时也避免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动物体内累积,促进动物的消化吸收。
近年来,人们通过微生物工程技术,利用纤维素酶对纺织品进行后处理。因为纤维素酶能使麻、棉这类富含纤维素的物质表面剥离和纵向复合细胞间层侵蚀,使纤维梢丝束化或者脱落,因此,经纤维素酶处理过的织物比较蓬松、丰满、柔软、滑爽,且悬垂性好,吸湿性强,具有一定的丝光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棉麻织物的服用性能及产品的档次。
自然界和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大量含纤维素的废物,如木屑、废纸等纤维滤渣,这些废料经理化方法处理后易于酶解[17],就可以用纤维素酶将其水解。如利用纤维素酶处理秸杆、蔗渣等农业废料生产葡萄糖,再经过发酵可生产甲醇、乙醇等工业物质,这些不仅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还可以替代汽油等作为燃料解决日益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紧张的能源问题。
中草药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为了提高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就要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及有毒成分。因此,中草药提取对于提高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最为重要。但常用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法、回流法、浸渍法、渗流法等)在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方面,存在着有效成分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等缺点。近年来,用于中药提取方面研究较多的是纤维素酶,该方法的应用,使得中草药提取既符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又能达到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和纯度的目的。大部分的中药材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植物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用纤维素酶酶解可以使植物细胞壁破坏,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 1.4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
基本用于分离蛋白质的方法都可以用来分离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有机试剂沉法、盐析法、电泳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分子筛层析法等。无水乙醇和丙酮是最常用来沉淀的有机溶剂,沉淀再经离心分离、风干,即得到较纯的酶制剂。盐析常用的试剂为硫酸按,操作简单,缺点是存在酶活的损失,且除盐困难[15]。电泳法和离子交换法都是依据物质的酸碱性、极差的差异,通过离子间的交换吸附实现组分分离的方法,缺点是当杂质与所要分离的物质具有相类似的极差时,难以分离出杂质。分子筛层析是利用具有一定孔径的分子筛对物质按分子大小进行分离,方法简便,缺点是当杂质和所分离物质分子大小接近时,达不到分离的目的。除了以上常用的分离方法外,双水相萃取技术、色谱技术也应用于纤维素酶的分离。双相萃取技术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分离过程温和,酶不易被破坏,且不需要苛刻的条件[16]。纤维素酶本身就是一个多组分的酶系统,实际生产中又不可避免得引入一些杂质,因此,要得到纯组分的纤维素酶,往往需要多种分离手段联合应用才能实现。
2.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纤维素酶的来源很广泛,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均有能产生纤维素酶。 细菌有纤维粘菌(CytoPHaga)和纤维杆菌(Cellulomonas)等。
放线菌主要有玫瑰色放线菌 (A.Roseus)和纤维放线菌 (A.Cellulase),链霉属放线菌等。不同微生物合成的纤维素酶在组成上有显著的差异,对纤维素的酶解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