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3 6:03: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列表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独立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的生活联系,体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会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3分钟)

1.复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 2.引入新课: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板书: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 问: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题意呢?(列表整理、画线段图??) 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呢?(从条件和问题想起) 二、学习例2。(15分钟左右)

1.(1)出示例2中的问题: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 让学生明白就一个条件是不能做的并思考补上一个条件.

问:求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 你会列式吗?(不能)为什么?那应该补上一个什么条件?

那如果每小时水位下降10厘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出示例2题目中的信息。 如果“每小时水位下降10厘米” 这个条件改成了?(出示例2的信息) 读题中的信息。

理解并获取题中有用的信息。 从这张表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引出:水库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板书)

再仔细观察:哪些量在变化?哪个量没有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65

引出:每小时下降的速度不变,放水时间越长,水位下降得越多 问:条件中你认为哪句话也很重要?

师:“照这样的速度”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再说一遍。 2.自学。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学生的解法,对于部分后进生给予指导。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列式解答。

2.思考:你是怎样确定先算什么的? 3.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4.你还想到的解法是?? 。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的解法是怎样的?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师:倾听学生的解法,并把不同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不同解法的解题思路。 解法1.120÷(12÷2) 解法2.120÷12×2

解法1先求出水位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解法2水位一共下降的高度是2小时下降高度的几倍,那所需要的时间也是2小时的几倍。

师出示书本上一一列举这种方法。 交流如何检验。

检验方法多样,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检验,都要抓住不变量展开思考,即水位每小时下降6厘米。

师重点关注后进生做题情况。

5.出示例2第2个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试着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 集体交流。

怎样解答的?你是怎样想的? 你对解题结果又是怎样检验的? 6.比较内化

对例2的两题比较异同点。

66

比一比这两题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解法上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虽条件和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分析数量关时,都要抓住水位每小时下降的速度不变去想,所以都先求出每小时水位下降多少厘米。 7.回顾反思。

回忆刚才解决的两题,说说有什么体会? 从解题的步骤及解题的方法说体会。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第60页练一练第1题。 根据要求独立解答。

交流:解决这两题,各应先算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强调:每本笔记本的单价相同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比较练习】

第60页练一练第2题。

独立解答,并比较这两题解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重点交流:

(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相同点:第一步都必须先求出每本字典厚多少毫米,都用除法算.

不同点:第1小题是求总数所以第二步用乘法算,第2小题是求数量所以第2步用除法算。 【综合练习】 第61页第5、6题。

交流:每题的哪个量是不变的?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怎样列式解答的?可以怎样检验?

第5题:你是选择哪组数据求每分钟生产产品的个数,其它组行吗?为什么? 【创编练习】

根据所给的信息补上条件和问题变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解答。 小明5分钟打200个字。

(1) , ? (2) , ?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50页第 1 题,第51页第3、4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

67

提高题”。 『提高题』

王老师买6个书包和3盒蜡笔要294元,李老师买同样的2个书包和3盒蜡笔要154元,那么一个书包和一盒蜡笔各多少元? 五、家作。

1.《课课练》第40页第1、2、3题。 2.阅读《小数报》第 期 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3)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先求一个单位的数量、再求问题结果,及先求总数量、再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特点,了解并掌握相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灵活运用策略和知识、经验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实际问题,体会相关联的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感受数学思维的基本方式,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主动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现实生活里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应用性,培养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应用策略解决两积(商)求和(差)、归一(归总)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应用策略解决两积(商)求和(差)、归一(归总)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预设3分钟) 1.口算热身。

(1)选3道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在口算时,要注意什么?

重点帮助孩子温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突出商的末尾不能多

68

添0。 2.揭示课题。

3.梳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解题步骤: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反思。 二、分块练习(预设10分钟) 练习单:

1.完成第7、8题; 2.小组交流:

(1)第7题:说一说你每一步算到的是什么?

(2)第8题:你是怎样填表的?题中不变的量是什么?

重点帮助学生巩固归一、归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对比每题两个问题的异同点。 第7题:梳理“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的思考过程。 第8题:(1)装箱的速度不变;(2)猕猴桃的总数量不变。 三、整体练习(预设17分钟) 练习单:

1.独立完成第9、10、11题。

2. 思考:每道题是哪类题型?(归一、归总) 3.小组交流:说说每步表示的意思。

第9题:无论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都要抓住“花的总盆数不变”这一关键。

第10题:比较两题后明确,都要先求出“王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

第11题:比较、反思,解答时你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体会解题策略的普遍适用性。

四、课作。(预设10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52~53页上第1、2、6、7题。 『提高题』

修一条公路,原计划60名工人用80天完成。现在这批工人工作20天后又增加了30人,剩下的部分再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五、家作。

1.《课课练》第41页第1-4题。 2.《课课练》拓展应用。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