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 期末复习重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5:24: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应力集中或局部强度变弱而破裂,可获得形变均匀的制品,有利于挤压中空容器型坯、纺丝、吹塑薄膜以及片材的热成型。“拉伸变稀”会导致材料破坏。

24入口效应(入口端产生更大压力降)的原因 (1)大管小管(液体收敛流动),流速和剪切速率增大,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相应提高剪应力和压力梯度;

(2)流速增大,液体动能增加,使能量消耗增多;

(3)液体剪切速率的增大,使大分子伸展取向更大,高弹形变增加,要克服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作用作力,也要消耗能量。导致液体进入小管时,能量消耗增多,压力降更大。

25聚合物结构和固体杂质对聚合物结晶的影响;

(1)摩擦热 管中心,剪应力(剪切速率)低,摩擦热小; 随半径增大,剪应力和剪切速率增加,管壁区域的摩擦热最大。

(2)膨胀冷却效应 流体沿流动方向,存在压力降,体积逐渐膨胀,表观密度减小。 膨胀作用消耗液体中部分能量,产生冷却效应。管壁: 限制和摩擦力较大,膨胀率小,冷却效应较小;管中心:膨胀率大,冷却效应更大。 26聚合物结晶的温度范围?

结晶过程是大分子链段重排进入晶格,有无序变为有序的松弛过程。 (1)重排需要一定的热运动能,当T<Tg ,大分子双重运动冻结,不能发生分子重排和结晶。(2)稳定结晶结构的形成需要足够内聚能,当T>Tm,分子热运动的自由能大于内聚能,难形成有序结构。结晶所必需的热力学条件:热运动能和内聚能有适当比值结晶的温度范围在: Tg<T<Tm

27熔融温度和时间对成核、结晶和制品性能等影响; 1加工熔融温度

原料本身结晶度高,晶粒较完整,重新熔化需较高温度。加工温度高, 对原结晶结构破坏愈多,残存晶核愈少; 2熔融状态的停留时间

高温停留时间长,对原结晶结构破坏愈多,残存晶核愈少 3熔融温度和熔融时间对成核过程和制品性能的影响

熔融温度高和熔融时间长,冷却时,残存晶核少,结晶主要为均相成核,成核需要诱导期,结晶速度慢,结晶尺寸较大;熔融温度低和熔融时间短,冷却时,残存晶核引起异相成核,

结晶速度快,晶体尺寸小而均匀,有利于提高力学强度、耐磨性和热畸变温度 28 何谓高分子的取向? 取向和结晶有何异同 ? 取向对聚合物性能影响的利弊 。 聚合物的取向:高聚物的分子链沿某特定方向作优势的平行排列的过程。包括分子链、链段和结晶高聚物的晶片、晶带沿特定方向择优排列。 结晶取向的异同

(1)高分子的结晶属于高分子的一个物理特性,不是所有的高聚物都会结晶,而所有的高聚物都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发生取向。

(2)结晶是某些局部区域内分子链在三维空间的规整排列,而取向一般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一维或二维有序,是在外力作用下整个分子链沿特定方向发生较为规整排列。

(3)结晶是在分子链内部和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外部作用也可以对结晶产生一定的影响;取向一般是在外力作用和环境中发生的,没有外力的作

用,取向一般不会内部产生。

(4)结晶主要发生在Tg~Tm范围内,而取向可以发生在Tg或Tm以上的任何温度(热拉伸或流动取向),也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冷拉伸获得。

(5)结晶单元为高分子链和链段,而取向单元还可以是微晶(晶粒)。 取向是聚合物在加工过程中或者加工后处理阶段形成的,结晶聚合物和非晶聚合物均可以产生取向。非晶态高聚物的取向,包括链段的取向和大分子链的取向,而结晶态高分子的取向包括晶区的取向和非晶区的取向,晶区的取向发展很快,非晶区取向较慢。取向能提高拉伸制品的力学强度,还可使分子链有序性提高,这有利于结晶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其耐热性。在纤维和薄膜的生产中取向状况的控制显得特别重要。但对其他成型制品,如果流动过程中取向得以保存,则制品的力学强度会降低并易变型,严重时会造成内力不均而易开裂。 29 聚合物中的低分子物(溶剂或增塑剂)对取向的影响

使 Tg 和Tf 降低,高弹形变活化能减小 ,松弛时间缩短;内摩擦减弱,聚合物形变加速,易于取向,且取向应力和温度降低;但解取向速度增大。取向后,去除溶剂或形成凝胶有利于保持取向结构。 30聚合物中不对称性固体物(纤维)的取向特点?

纤维取向方向与液流方向一致;取向主要依赖于剪切力而非温度;制品使用时,不发生解取向;导致制品性能呈现各向异性。 31球晶拉伸形变过程有哪些阶段? ?????

32聚合物结构对降解的影响。

加工时的能量 ≧ 共价键能; 从弱键开始降解

(1)

(2)— C—C=C —, 双键β位置上的单键不稳定,含不饱和双键的橡胶比饱和聚合物更易降解、

(3) 极性大和分布规整的取代基,增加主链的稳定性;不规整取代基,使聚合物稳定性降低。

(4)主链有芳环、饱和环、杂环,等规立构和结晶结构的聚合物,稳定性好。 (5)含碳—杂链结构的大分子,键能弱;对杂质(微量水分、 酸、碱等极性物) 敏感,易发生无规降解,稳定性差。

33游离基链式降解过程中伴随聚合物结构的变化,其活性链转移和减短阶段会形成哪些产物;其链终止阶段可能形成的降解产物有哪些。 初始游离基使相邻C—C键断裂,同时形成以下产物 1新游离基和分子链末端有双键的降解产物

(2)新游离基和单体

(3) 游离基向邻近大分子转移,产生有支链的降解产物

链终止

游离基结合,链终止, 过程中伴随聚合物结构的改变, (1)形成线型降解产物

(2) 形成支链型降解产物

(3) 形成交联降解产物

(4) 两游离基歧化,活性消失,分别形成不饱和和饱和产物。

34易发生水降解的聚合物有哪些。

水解的难易取决于聚合物结构中是否存在被水解的基团

35降解的实质,降解机理的分类。

降解的实质:大分子的断链;交联;分子链结构的改变;侧基的改变;上述四种的综合作用。分类: 链锁降解和无规降解。

聚合物以热降解为主;力、氧和水引起的降解居其次;光、超声波和核辐射的降解很少。

36加工过程中减小和避免聚合物降解的措施。 (1) 严格控制原材料(双键,支链,多分散性等),减少杂质的催化降解作用; (2)严格干燥,控制树脂 (聚酯,聚酰胺,聚醚等) 水含量(< 0.01%~ 0.05%); (3) 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条件;

(4)设备和模具应具有良好的结构; (5) 根据聚合物特性, 在配方中添加抗氧剂、稳定剂等。 37交联度。

大分子上总的反应活性中心中已参与交联的分数 38影响聚合物大分子交联的因素。

(1) 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硬化时间缩短,硬化速度加快。初期,温度升高,流动性增大; 随温度升高,最大流动峰对应的时间提前;温度升高,交联速度加快。

(2) 硬化时间的影响:随交联形成,聚合物流动性降低,大分子扩散运动减慢,交联反应愈来愈困难; 大分子中反应活性点或官能团浓度逐渐降低,交联速度降低,交联度<100%,交联聚合物中保留有残存的活性点。 39环氧树脂交联的过程(阶段)。 3-3 P211 212

40 PVC的非正常交联反应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3-3 p209-210

41应力对聚合物大分子交联有哪些影响。

增大加工过程中的扩散因素(流动,搅拌等)或剪切作用,能增加官能团或活性点间接触和反应的机会,加快交联反应速度;

引起应力活化作用,使大分子间反应活化能降低,反应速度增加。

42橡胶硫化(交联,固化)过程的四个阶段及其各阶段对橡胶性能的影响。 1硫化起步阶段 (焦烧期或硫化诱导期) :硫化时胶料开始变硬,到不能进行热塑性流动的那一段时间。交联未开始,焦烧期内胶料在模具内具有流动性 2欠硫阶段 (预硫):胶料的交联度很低,硫化胶力学性能较低,制品无实用意义。 3 正硫阶段:制品达到适当交联度,硫化胶综合机械性能最好。对应硫化的正硫化温度和正硫化时间

4 过硫阶段: 超过正硫化平坦期之后,由于断链多于交联,橡胶出现硫化返原现象而变软;或因交联继续占优势和环化结构增多,橡胶变硬,伸长率降低,使橡胶性能受损。

43粉料和粒料的制备过程, 混合、捏和与塑炼的区别

1)混合 --- 固态组分间的混合,如粉状固体物;

2)捏和 ---- 液态与固体物料的浸渍和混合,捏合机中,借助剪切作用; 混合和捏和, T < Tf,缓和的剪切速率下进行,物料各组分本质基本无变化; 3)塑炼----塑性物料与液体或固体物料的混合。塑炼, T > Tf,熔融状态下,较强剪切速率下进行,组分化学或物理性质有所 44初混合的目的,常用的初混合设备。 熔点以下,低剪切下的混合

① 增加各组分微粒的无规排列程度,获得原料组份间的一定均匀性; ② 增加塑炼前的各组分物料的均匀性,缩短塑炼时间,减轻降解; 设备:转鼓式混合机、螺带混合机、Z型捏合机、高速混合机 45塑炼的目的,塑炼工艺控制因素,常用的塑炼设备。

1 塑炼的目的: 使物料在剪切力作用下,热熔、剪切混合达到适当柔软度和可塑性,使各组分分散更趋均匀,同时驱出其中的挥发物,改变物料的性状,利于输送和成型。

2塑炼工艺控制: 塑炼时间、塑炼温度、剪切力 3塑炼设备 双辊塑炼机, 密炼机,挤出机 46内润滑剂,外润滑剂,润滑剂的作用机理

改进熔体流动性,减少或避免对设备的粘附,提高制品表面光洁度等(包括脱模剂);

内润滑剂:与聚合物有一定相溶性,可减少聚合物分子间的内聚力,削弱分子间内摩擦,降低熔体粘度 。

硬酯酸及其盐类、硬酯酸丁酯、硬脂酰胺,油酰胺等。

外润滑剂:与聚合物相溶性小,成型过程中易析出至表面,粘附于设备表面,形成润滑剂层,降低熔体和设备表面间的摩擦,防止熔体对设备的粘结,避免降解。 硬酯酸、石蜡、矿物物油及硅油等。 47树脂溶液配制所用设备和配料方法 设备:溶解釜(强力搅拌,加热夹套)

方法:慢加快搅和低温分散法,以不出现聚合物结块为度。慢加快搅:先加热溶剂至一定温度,高速搅拌下,缓慢投入粉状或片状聚合物。

48粉料和粒料的配制一般分为哪四步,混合过程一般是靠哪三种作用来完成。 答:粉料和粒料的配制一般分为四步:①原料的准备,包括原料的预处理、称量及输送。 初混合,是在聚合物熔点以下的温度和较为缓和的剪切应力下进行的一种简单混合。混合时的加料次序:树脂、增塑剂、由稳定剂、润滑剂、染料等调制的混合物和其它固态填料等。③初混物的塑炼,塑炼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物料的性状,使物料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热熔、剪切混合达到适当的柔软度和可塑性,使各组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