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农民工问题及出路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6:56: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范文最新推荐------------------------------------------------------

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应用,大胆创新。他说:“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73页。)对于在战争中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他说:“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的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80页。)他的这一思想,成为他确立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和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基础。毛泽东创造性地确立了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是中国革命战争较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提出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又进一步概括为“十大军事原则”。这些都是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创造性的贡献。 在教育方面。毛泽东青少年时代身受旧教育制度的侵害,对旧教育制度弊端的认识和体会是极深切的。及至他后来与战友们创办湖南自修大学,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指导江西和延安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实践,他都力主批判旧教育,开展了许多适合革命斗争需要,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实践。建国后,毛泽东仍密切关注我国教育,他尤其对束缚人的创造力和各项能力发展的应试教育感到不满意,指出:“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

11 / 22

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第128页。)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要以学生是否有创新见解作为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标准的重要命题。他还鼓励学生不要受考试分数的束缚,要“大胆主动地学”,“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第137页。)他的这些鼓励创新,有益创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所开展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信群众的创造力,依靠和鼓励群众创新。毛泽东充分相信群众的创造力,依靠群众创新,鼓励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和行动,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群众路线的核心就是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31页。)“就是发挥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毛泽东谆谆教导全党:“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96页。)他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智慧,“‘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933页。)他相信人民群众不仅是革命也是

---------------------------------------------------------------范文最新推荐------------------------------------------------------

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16页。)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或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毛泽东和全党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去进行。毛泽东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赞扬湖南农民运动荡涤污泥浊水的创造精神,颂扬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了“鸡毛能够上天”的人间奇迹。他还要求全党要鼓励并创造条件释放群众的创造力。他说:“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力,从来就是很丰富的。过去在旧制度下没有解放出来,现在解放了,开始爆发了。我们的办法是揭盖子,破除迷信,让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爆发出来。”(注:毛泽东:《1958年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从进化论研究中获得的哲学启示

本人长期从事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工作,从生物进化研究扩展到人类社会进化和文化进化最一般规律的思考。“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注: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9页。 )所以自然想到要用辩证法。在研究工作中我发现,就进化事件而言,原有的辩证法体系似乎存在着一个解释功能的空白。(注:参见拙著:《突变和进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94—137页。)众所周知, 在传

13 / 22

统的辩证法概念体系中不包含进化概念。也就是说,进化不在形而上,而在形而下,是要被说明的对象。我原以为,通过辩证法的若干次演绎并加上一些具体条件,进化现象可以得到较彻底的说明。我遵循着这样的思路,试图从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和一系列范畴中推出世界所有事物或有些事物进化的必然性;理清进化论思想的依据和给进化确立一个标准。但经过相当长时间努力,始终未能如愿。

我始终认为辩证法如果缺少了对进化现象的解释或说明,这一哲学的对象可能是不完整的。对于进化现象的进一步考察,令我惊奇地发现,进化现象的逻辑依据是物质的层次与层次间的关系。现实事物中“变”与“进”的统一只有放在物质层次结构的框架里面才能够被理解:不同层次和跨层次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最早发生于事物内外各个层次上的突变(内在随机性)协调一致,在整体上显现新的特性。故此,我把层次结构称为进化论的第一原理。(注:参见拙著:《突变和进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94—137页。 )原有的辩证法概念体系,正是缺少了层次这一基本范畴,所以不能圆满地解释进化,同样也不能圆满地解释退化。而层次这一观念,不能被自然而然地从辩证法的其它范畴和规律中推出来,也不能由其它概念或范畴代替,它与辩证法的诸范畴和概念在含义上是互相独立的。所以我由此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层次概念加入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的行列中来,同唯物辩证法的其它基本范畴:物质、运动、时间、空间、联系、发展、多样性统一等(注:它们是辩证法的元范畴,在含义上彼此独立,且没有否定词。)一齐作为辩证法三大规律和诸对

---------------------------------------------------------------范文最新推荐------------------------------------------------------

范畴原理的支撑点。

从复杂性和复杂系统演化理论研究中获得的哲学启示

从本世纪40年代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视野进到了被以往称为复杂性事物的领域,复杂性和复杂系统演化成为科学家和哲学家们最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注:王志康:《论复杂系统演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一种新的进化论或发展观的探索》;载《广州体院学报》第16卷社会科学专辑。颜泽贤等主编:《复杂系统演化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本人给自己设定的任务,是寻找复杂系统演化理论的逻辑起点。分别涉及到三个概念,它们就是复杂性、系统和演化,它们虽然被经常使用,出现在各种著作和文章中,但长久以来一直没有明确、公认的定义。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同在进化论研究中发生的类似情况,仅靠原有的辩证法体系的演绎无法确切地表达出三个概念的含义。而复杂性、系统、演化三者也不适合作为哲学的元范畴。因为,它们均可以带否定词,或与原有的元范畴在含义上交错或相近。 那么,系统又是什么呢?“系统是物质多样性统一的具体化形式”。(注:参见拙文:《论一般系统论的系统定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系统定义——兼论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中的系统思想》,载《新时期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注:参见拙文:《论系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中的地位》,载《广州体院学报》1993年社科专辑。)在这里,我们必须再一次使用层次观念。

15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