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3 5:27: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建筑创作领域的现状,结合作者多年的工程实践,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两观三性”(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并分析了在该理论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包括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一批当代建筑的创作实践。

关键词:建筑整体观 可持续发展观 地域性 文化性 时代性 建筑创作实践

建筑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实用性科学,是物质与精神、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建筑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人类创造一个最适宜生活和创业的空间环境,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作为人类文明的文化载体,建筑通过空间形态传译文化信息,达到物质功能与精神内涵的和谐统一,它既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又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综合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欣欣向荣,但城市"千城一面"和文化缺失严重,建筑精品不多,距离人们的高品质要求尚有很大的距离。作为一个建筑师,必须对建筑的文化本质和从事建筑创作的目的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面对当前混乱的建筑局面,要树立正确的建筑观。我在多年的建筑创作实践中,一直致力于文化传承和建筑创新的探索和研究,并逐渐形成“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即建筑要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这是从事建筑创作的一个基本点。

1、建筑的整体观

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方方面面;建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社会学、生态学、工程学……,包含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融汇和整合。就一幢具体的建筑而言,它涉及城市规划与景观营造、文化传承与创新、建筑功能与造型、内外空间布局和科学技术的应用……面对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建筑师首先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要树立正确的建筑整体观。

建筑整体观的核心是和谐和统一。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处理好设计对象中各影响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并非简单的同一,而是在统一中求变化,既突出主题,并加以提炼和概括,形成韵律和秩序逻辑;又结合具体环境和条件,“和而不同”,在和谐中做到丰富多彩。此外还应注意细部的设计,使整体风格特征从总体到局部得以延伸,使设计更趋完美。

中国传统的城市有明确的轴线和组织肌理,体现出很强的整体特色。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文化名城,如巴黎、巴塞罗那,堪培拉……也均以其整体性而形成各自的特色。当前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城市原有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城市混杂无章,建筑语言混乱,丧失了城市的整体美,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建筑的整体观一直是我们从事建筑创作首先遵循的理念和思维方法。近年我们在全国参与了一大批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以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为突破点,倡导“环境育人”理念,在建筑整体观思维引导下,把城市设计、建筑及景观结合起来规划设计了一批整体化的新校园(图1,图2,图3)。

建筑的整体观既是一种设计理念和思想,也是一种规划设计的方法。建筑实施的全过程,就是一个持续整体化与综合的过程,需要每一部门、每一个环节协同配合,服从整体,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图1 整体观指导下的大学校园规划

图2 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 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