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用植物学”实验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6:46: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药用植物学”实验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王彤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4年第06期

摘要:为适应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旨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09-03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现状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涵盖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的内容,为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及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而且生药品质评价所采用的四大鉴定方法,有3种即分类学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所用到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知识均渗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同时,“药用植物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其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学》教材比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导致实验课所占课时较少。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安排在理论课学习之后,学生主要是根据实验教材提供的内容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种实验课学生往往是“按方抓药”,是缺乏自主性的被动接收,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药用植物学”实验改革目标

一是通过实验教学改革有效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实验课的重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强化技能训练,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二是通过植物解剖学实验,掌握植物细胞后含物特征,掌握典型根茎类药材、皮类药材、叶类药材、花类药材的显微鉴定特点,能为辨别药材真伪及品质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三是通过植物分类学、形态学实验以及野外实习,使学生了解中药材原植物的特征及中药材原植物生长环境,能够科学地描述近似种的特征,澄清同名异物的混乱现象。学生通过掌握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和方法,可以掌握中药材原植物鉴定的基本技能,对将来从事中药研究、生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药用植物学”实验改革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用型技术人才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应本着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打破壁垒,将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机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实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药用植物学》教材注重系统性、理论性,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做出必要的增减,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如“植物细胞”一节,教材对植物细胞的显微构造、亚显微构造以及细胞分裂做了大量描述,而细胞后含物内容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在生药显微鉴定的实际操作中,经常用到细胞后含物。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相应减少了细胞亚显微构造和细胞分裂的内容,在教学中重点介绍了淀粉粒、草酸钙晶体的形成、特征及类型,并结合实际对不同药材粉末中淀粉粒、草酸钙晶体的鉴别特点等进行了详尽介绍。

(二)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将实物引进课堂

植物形态学术语的掌握是描述、鉴定药用植物的基础,常用术语有百余个,难记忆、易混淆。传统教学仅在课堂上轻描淡写地带过,学生印象不深,到实习鉴定药用植物时,学生往往记忆模糊、一脸茫然。我们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把实物带入课堂,加深学生印象。如在介绍叶片形态时,要求学生课前采集各种不同植物的叶片,课堂上,把叶形描述的原则告诉学生后,让学生对实验材料(多种植物的叶片)分小组讨论,判断叶片形状、叶片分裂、叶脉类型、单叶、复叶、叶序等。然后,小组间对不同结果再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讲解、评价。在学习花的形态时,让学生协助教师找到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花,由于花的类型特点比较突出,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全班交流,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各类型花的基本特征。

由于植物分类学知识中涉及的植物科较多,课时又少,应选取典型药用植物较多的科进行重点讲述。针对“科的特征”内容难记忆的特点,要求学生抓住这些科的最独特的特征再配合典型植物加深记忆。教师把典型药用植物标本带入课堂,这些标本有的是刚采集的新鲜药用植物,有的是腊叶标本,利用这些典型药用植物标本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边听教师讲解边对照观察,深刻理解植物科的特征。如要求学生掌握菊科的关键特征:“舌状花、管状花组成的头状花序,具冠毛,聚药雄蕊,瘦果”。配以典型药用植物:向日葵的头状花序是由外围舌状花、中央管状花组成;蒲公英的头状花序全部由舌状花组成;红花的头状花序全部由管状花组成。十字花科的特征是“十字花冠,四强雄蕊,角果”。配以常见药用植物独行菜和萝卜来加强记忆。唇形科的科特征是“茎四棱,叶对生,轮伞花序,唇形花冠,二强雄蕊,小坚果”。配以常见药用植物薄荷、益母草等。在学生掌握了分类学知识要领以后,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野外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中药用植物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草药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植物分类学知识的兴趣。 (三)植物解剖学实验与理论同堂进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植物解剖构造的理解历来是“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难点,由于实验课是安排在理论课之后,导致在理论课上,学生感觉很抽象、理解困难,在实验课上,学生不能果断、准确地分辨出植物各部分解剖构造。在讲授植物营养器官显微构造时,应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同步进行。例如,根、茎、叶的解剖构造,根据教学内容和人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及次生结构,采用教师先讲细胞特征然后学生对照观察永久切片的方法。由于植物根与茎的内部构造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根尖、茎尖的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特征基本相似,只是茎尖没有根冠样结构、没有根毛,但具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小突起。茎的初生、次生结构则采用边看边讲,按照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表皮、厚角组织、皮层细胞、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观察。植物叶片的内部构造比较简单,采用先看后讲,先由学生仔细观察叶的内部构造,判断出各部结构,然后教师再做详细讲解。植物解剖构造理论与实验同时进行的教学既可以解决教师单纯介绍植物显微结构时不直观,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实验课学生为实验报告得高分照搬书上原图不能真实反映镜下观察内容的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可以达到准确、直观、省时的教学效果。

以往开展植物解剖学实验时,教师只能通过显微镜指针对学生逐个进行指导,教学语言与显微镜下图像无法实现大家共享。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反映到大屏幕让全体学生一起观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植物细胞后含物”一节的实验中,运用显微照相技术,把显微镜下的淀粉粒和草酸钙晶体拍摄下来,让学生观看,数字成像技术可以更加真实反映出细胞后含物的特征。如淀粉粒的层纹结构是由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子吸水性不同,两者遇水膨胀不一,显出折光的差异,从而在脐点周围形成许多亮暗相间的层纹,还有大黄草酸钙簇晶的立体结构,这些结构在教材上的插图与显微镜下观察的图像差距较大,造成学生识别困难,通过多媒体技术这些困难迎刃而解。根茎次生构造的形成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动画技术制作根、茎生长的课件,使学生直观看到形成层的产生和变化以及次生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掌握。

植物分类学实验多利用失真的浸泡标本和呆板的蜡叶标本作为教具,学生缺乏兴趣。制作影像资料反映植物真实生长情景,选取典型药用植物利用照片、录像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看到自然状态下的植物形态以及其不同时期的生长变化。学生反映多媒体配合传统的标本可以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植物形态及科、属的特征。 建立科学的实验课考核体系

实验考核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情况,掌握实验操作流程的情况,对实验的科学性进行评价的能力,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对实验进行思考的能力。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