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中国画论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 10:19: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

47. 为什么说中国美术史上完整的理论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成批地出现?

因是汉代以来文人参与绘事,改变了绘画纯系工匠者流的状况,文人作画,必然要把一种深厚的文化修养带进绘画创作中去。同时,从事绘画的文人们又有兴趣对绘画实践作出理论性的分析、研究、总结,再加上痛苦历乱的社会引发的哲理的思辨,以及追求在著书立说中的不朽等因素,使魏晋南北朝成为我国美术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高潮。

49. 简述与复古现象直接联系而容易形成误会的,是明清人对古代艺术的再阐释现象。

历史上,以复古为名而行创新之实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明清时对古代绘画的再阐释就是如此。明清艺术家对元及元以前美术的关注之点却并非古人本意所在,他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当今所需的笔墨形式自身独立的表现功能上。这种再阐释实际上是为了适应明清人对于笔墨形式的独立追求而出现的。

绘画形式自身的独立表现,体现出艺术发展的一种纯粹、净化的美学倾向,这种倾向尽管在我国传统艺术中一直存在,但真正独立却是从明中晚叶开始的。笔墨与造化之独立并行,也并非意味着明清艺术就抛弃了自然。随着艺术观念的变革,在许多艺术范畴上也起了变化,

出现不少新的价值标准。 51. 论形和神的关系

形和神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见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是神赖以存在的躯壳,形无神不活;神是形赋予生命的灵魂,神无形不存。绘画中的神并不等于形,因为人的精神面貌,并不是一时一刻很明显地表现在可视的外形上的,典型的性格特征,常常是一显即隐,稍纵即逝的,正如张彦远所说的:“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

在形和神矛盾着的对立面两个方面,神是只要的,起主导作用方面的,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对当时和后人以很大的影响。他们认为一幅画“不止于求其形似”、“当不惟其形,惟其神也”、“贵其神也”。在艺术上,所以不满足于“形似”,而强调“神似”,主要是因为“神似”的作品能够深刻揭示出物象的本质特征,塑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