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与《雷雨》两剧的主题比较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7:26: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两剧主题

摘要: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构成了一个永不衰歇的传统主题。而检阅古希腊悲剧,索福克勒斯的名作《俄狄浦斯王》乃称得上真正的“命运悲剧”。许多评论家认为曹禺的剧作《雷雨》也是一部命运悲剧。无庸置疑,《雷雨》也是一

部真正的悲剧,但命运却不是它的主题。《俄狄浦斯王》和《雷雨》同样关注人的命运,重视人的生存意识。这两部剧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我们称之为“悲剧的精神”是一致的:身处生存困境,人(无论是古希腊人还是“雷雨”人奋

力抗争,力图摆脱所遭受的种种生存困厄。悲剧的魅力在于洗涤每个人的灵魂让其得以净化及至升华。

关键词:命运观;生存困境;悲剧的精神

戏剧是一种艺术,属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往往很不平衡,然而,同在精神生产领域之内,作为艺术种类之一的戏剧与人类

精神文化的总体状态应该是一致的。戏剧是人类文化创造的宝贵成果,它的状况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象征。古希腊戏剧尤以悲剧著名,其悲剧作品就是表现了古希腊人对人生、对世界的一种神话式的古朴、崇高、

神圣的情怀。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的名作《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命运悲剧,所表现的人在命运的笼罩下的含血带泪的奋争是震撼人心的。曹禺的剧作品《雷雨》也是一部悲剧,但它不是命运悲剧,所写的是普通人的悲

剧。 “命运”

《俄狄浦斯王》之所以成为真正的“命运悲剧”,“命运”确实贯穿了全剧,“命运”就是全剧的灵魂。“命运”被看作是主宰人的一切的神秘力量,人类的渺小和盲目使人无法主宰自身的命运。杀父和乱伦在原始时代社会不足为奇,在古希腊人由野蛮

时代跨进“文明的门限”时,俄狄浦斯的“弑父杀母”行为不再为文明人所接受,于是他成为了罪人。为替俄狄浦斯洗罪,把这一切都归咎于神的指示,归咎于命运。古希腊人就是这样把一切不能理解的事及人为的过失都归咎于命运,使不能理解的事成为可能,使不合理的事化为合理。

所谓的“命运悲剧”,其内容是人的自由意志与命运抗争,结局则是谁都无法逃脱命运而归于毁灭。命运给俄狄浦斯带来的不只是个人的毁灭,而是整个忒拜家族的毁灭。“弑父杀母”的命运经由俄狄浦斯之手而实现了,俄狄浦斯也因此刺瞎自己的双眼后自我流放,而俄狄浦斯的儿子们手足相残而死,他的女儿也自杀身亡,忒拜家族最终彻底地毁灭了。命运的威力如此之大,任何力量都不是它的对手,命运才是最终的胜利者。俄狄浦斯和希腊人不得不相信命运,这种命运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和避免的。神谕俄狄浦斯会杀父娶母,这是命定的,也就

是一种必然。但是,俄狄浦斯是在偶然中实现这个命运的。这多么可笑!可是,在笑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应该是可悲的俄狄浦斯:他竭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相反使自己陷入更为悲惨的命运中去。如此结局,是任何人都没法想象得到的。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希腊人悟出的一条真理:命运就是命运,希腊人改变不了命运还任由它压制,命运自始至终掌握着人的生杀大权。肖四新副教授认为,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中的确具有命运观念,“然而他笔下的命运,其实真正是人类尚无认识和主宰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象征,并不是不可抗拒和无法解释的,主宰人的神秘力量”,“而只有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和伊阿涅拉的结局真正体现了他们的命运来自一种超越于人之外的而人对之不可抗拒和无法解释的,主宰人的力量”。肖四新比较赞同“命运是某主宰人乃至神的神秘力量”的观点,同时,他又认为这种认识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它泯灭了人的主动性,过于悲观,陷入到神秘主义的泥淖中”。他对此观点作了另一种的解释:它是希腊人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反思,对人的有限与世界的无限性的形象表达,对人的悲剧性处境的理解;俄狄浦斯与命运抗争的失败以及作者对他积极行动精神的肯定昭示着古希腊人神性意识和神性拯救的萌芽。从他自己的论述中,他得出了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念:包含着神性意识,是一种超越于人之外,主宰人的力量,但它并不神秘,是可以解释的;它其实就是人的有限性和世界的无

限性,是人越是企图自我拯救,就越是陷入毁灭和虚无的深渊。而我是比较赞同他的观点的,因为我认为他已经从本质上对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作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正如他所说,希腊人在反思自身和世界关系中,已经认识到人的有限性和世界的无限性。而这种认识只是还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因而,“命运”在希腊人眼里看来是那样的神秘和不可解释。处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生存状态中的古希腊人,他们对人自身的认识是有限的,而面对无限的世界时,自然是无法解释自身所遭受的种种生存困惑。正因为人是有限的,而世界是无限的,所以人是很难超出世界之外生活。

曹禺的成名作《雷雨》自1934年发表以来,倍受关注,历演不衰,剧本也是一版再版,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重视。而命运观作为一种神秘主义观念,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更有评论者认为《雷雨》就是一出“命运悲剧”。无可非议,《俄狄浦斯王》是一部真正的悲剧,说命运也就是说宿命。然而,不管是命运还是宿命,都不是《雷雨》所要阐明的主题。以往学者谈《雷雨》的命运观,多是从鲁侍萍与周朴园在周公馆偶然遇见后所说的那段话找依据,凭侍萍口中的“命”来判断此命即是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我认为此命非彼命。曹禺本人有没有在《雷雨》中表现命运观的思想呢?可能会有,但绝不是《俄狄浦斯王》剧中的宿命观。

鲁侍萍和周朴园之间曾有这样的一段台词: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侍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里来了。

侍(悲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有碰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