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时代的两岸关系走向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16:47: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作者 :  严安林

2010年6月29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重庆第五次“陈江会”中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架构)协议》(以下简称“ECFA”),并在经过各自内部相关程序后于9月12日正式生效。ECFA的签署是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也标志着海峡两岸由过去的对立对抗正式走向了和平合作的新阶段。

一、ECFA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里程碑”

(一)ECFA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关系的制度化、经济合作密切化、经济交流的规范化、经济交往的正常化与经济要素配置的自由化。
1、ECFA是台湾经济引入活水与发展活力的关键一步,也是台湾经济参与亚太整合的重要一环。叶明德认为:“今天台湾的经济窘境,是十年来台湾经济战略失败及两岸政策失算的后果”,因为,“十年来,中国(大陆)跨过台湾直接和世界接轨,台湾对大陆经济开发的贡献度、不可或缺性质、或台湾的筹码等等,转眼间流失殆尽。同样这十年当中,当亚洲暨世界各大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大陆)市场之际,台湾只在中国(大陆)门外叫嚣,台湾也已经坐失良机,商机尽失”,因此,“全面性开放已成为唯一的出路”,从而,马英九执政团队基于“经济救台湾,开放要先行”的理念,主张开放,松绑相关法规限制,发挥台湾的优势,引导企业立足台湾,联结亚太并布局全球。初期以落实两岸周末包机直航及大陆居民来台湾观光为主,中长期目标则是全面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而“综合经济合作协定”的概念,意在跳脱两岸被归类为“国与国关系”、或者类似“中港模式”,“我们希望透过这个管道解决两岸问题,让两岸合作成为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高长提出,由于“大陆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稳固,在东亚地区经济整合中的角色举足轻重,未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势将继续受到这些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改善两岸关系是台湾‘拼经济’要获致成就的一项关键因素。”美国学者则估计,随着ECFA条款的逐步落实,估计有两万余家台湾中小企业可以获利。由于“摆脱关税的束缚,台资企业增强了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力,可以进一步促使台湾产业加速转型。”台湾企业界人士也认为:“ECFA的签订所代表的实质意义是台湾不再因意识形态而孤立自己”,“ECFA是符合台湾精神”,即“走出去”的精神,所以,“无疑是提供台湾一个新的管道”。由于大陆经济发展对台湾的经济发展有提升、刺激作用,因此台湾企业界人士判断:在“两岸往来日益密切之际,台湾的资产例如房地产价格必定会大幅拉升”。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施大伟(David B.Shear)7月7日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讨会上称:ECFA的签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应该是降低台湾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以及为美国和其他外国公司在台湾设立区域运营基地提供便利,从而使台湾成为更有吸引力的贸易和投资地”。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则认为:ECFA是台湾达成整体贸易目标的重大作为,“可相当程度地改善两岸关系,对确保产业竞争力及进一步纳入世界经济也是非常重要”,由于可吸引外资,可能打开台湾与主要区域内重要贸易伙伴订更多FTA的道路。
2、ECFA的签署,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两岸继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中的重大事件。台湾“中央社”有报道认为ECFA使“两岸经贸关系从此进入新纪元”。ECFA的签署是过去30年(1979-2009年)的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一个总结,也是从今以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新的起点。
3、ECFA的签署标志着两岸之问的经济关系实现了制度性的安排,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日本《产经新闻》认为协议的签署“使经济领域的一体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4、ECFA的签署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密切化。它是两岸经济整合的重要一步,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ECFA的签署反映两岸携手驾驭市场经济力量,让正常化经济关系继续发展,达成合作互惠的格局,以共同应对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适应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趋势。”从历史上看,台湾曾经是美国与日本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而近十几年来的发展,台湾经济逐渐与大陆的经济融合,ECFA的签署则是从制度上加剧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的合作与融合。
5、ECFA的签署有可能进一步促使“跨两岸市场”

的崛起。台湾企业界人士估计:“过去划分为台湾、大陆和国际三大市场的区块,也随着东亚经济形态的改变与两岸互动往来频繁的催化下,跨两岸市场明显崛起,成为变化最大、成长最快速的市场,也一并衍生出跨两岸企业与跨两岸人才的问题。”

(二)ECFA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ECFA的签署有利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巩固与发展。ECFA既是两岸经济交流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两岸政治互信初步建立的产物,因此也将进一步推动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的巩固与发展。台湾《中国时报》的评论认为:ECFA“既是两岸经贸迈向正常化的重要基本,也是检验两岸最高领导人政治互信与政策合作的重要试金石”。美国史汀生中心东亚研究室主任容安澜称:尽管ECFA的确不是“政治协议”,但它在带来两岸和缓气氛的效果上,还是有政治意涵。
2、ECFA的签署有利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时代的深化。ECFA的签署将有助于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全面深化,也为两岸政治、社会及文化等方面关系的发展奠定基础,创造经济条件。协议的签署“将消除台湾海峡两岸最后的许多贸易和投资壁垒”“,将为两岸交流互动开展新局”。
3、ECFA的签署有利于两岸民间社会的一体化进程。经济的融合必然导致社会的融合,ECFA的签署有利于两岸社会与人员的交流乃至于两岸由“经济一体化”走向“社会融合化”,尤其是由ECFA步入“两岸共同体”的建设,先由“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开始,共同开启两岸合作、“共同治理”的进程。
4、ECFA的签署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巩固、发展与深化。两岸关系利平发展需要五大“支柱”来支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军事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以奠定的五大支柱。ECFA的签署是奠定了第一根支柱,从而具有指标意义。美国国务院前官员谢淑丽称:“大陆和台湾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很可能令局势更加稳定。从台湾自身的安全来说,这完全是件积极的事……当然对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来说也是如此。”外电的评论则是“这意味着双方已经翻过了60年互相敌视、对抗和进行外交战的一页。”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ECFA是“一项超越经济意义的历史性经济合作协议,经贸关系机制化象征了两岸跨入分治60年来联系最紧密的时代,也为两岸和解创造了积极的氛围。进入后ECFA时代,外界料将高度关注两岸的互动,以及可 能触及政治议题的协商。”

二、EGFA签署后两岸关系发展态势

ECFA签署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将由过去两年多来的“快速发展”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这是由台湾内部政治因素、两岸关系实际情势及所处的国际环境所制约与影响。

(一)台湾政局演变与内部共识稀缺影响马英九团队两岸开放政策。
1、台湾选举时程对两岸政策的影响。随着11月27日“五都”选举的临近,马英九团队的两岸政策开始有所紧缩,而选举的实际结果可能又会对选后的两岸政策产生若干的影响,特别是随着2012年初八届“立委”选举与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两岸政策无法不受到台湾政治局势演变的制约与影响。
2、民进党的“焦土抗争”政策对马英九团队两岸政策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即使是ECFA这样纯粹是经济性质的议题,民进党都一味反对,制造社会对立,从而从心理层面上就给马英九团队的开放政策制造了“寒蝉”效应。
3、严重的蓝绿对立使台湾社会难以在两岸政策上求得共识。苏起就认为,因为台湾存在“统独之争”与“制度之争”,“本来大家可以坐下来冷静的论辩利弊,现在必须脸红脖子粗才能展现‘立场正确’。各方寻求妥协方案的困难当然大幅升高”。加之台湾社会的多元声音,要想让台湾在两岸政策上达成基本共识何其困难。“台湾内部面对两岸关系巨大变化的崭新局面,源于背景不同、立场互异,加以利益结构因此大幅调整,思想意识因此深刻变换,在政治上难免出现纠葛于历史与现实的生态激荡。”“大多数台湾人民普遍有程度不一、或多或少的适应不良问题,潜伏着一种又新奇又疑惑的不安情绪。”因此。“台湾社会两极分化终究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变数。”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1、国际社会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抱有乐观的期待。两岸和平稳定符合美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的利益,符合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

称:“两岸关系是两岸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稳定的两岸关系,对台湾发展有很大帮助,对大陆也有安定的作用。同时,两岸关系也是东亚和平稳定的关键,在2008年6月‘两会’北京复谈之后,两岸关系越极大的改善,希望这样的关系能持续发展,让两岸成为东亚和国际社会中的稳定因素。”曾任美国政府助理贸易代表的傅瑞伟(Charles Freeman)称:多年来美国基于和平及自身安全利益,希望看到台湾与大陆经济整合;对台湾而言,ECFA不但在经济上是很好的协议,也有助于降低与美国的紧张。
2、ECFA的签署有利于东亚地区相关国家的利益。两岸的经济整合一定会产生相关的经济“红利”,从而有利于地区经济利益。
3、日本、韩国等对两岸签署ECFA相当在意。由于韩国与台湾产业的同一性及对中国大陆出口的彼此替代性比日本更强,韩国产业界尤其关注两岸的ECFA及实施情况,韩国并已加速推动与中国大陆的VIA协商进程,甚至“探寻与台湾企业合作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可能性,希望以两面性保证的方式来维持韩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日本希望通过台商与日本企业的策略联盟,缓解日本企业面临的两岸签署ECFA的压力,认为这样既可以此延缓日本急于与中国大陆签署FTA的进程,又可以此加强台湾与日本企业的经济联系。台日企业的合作模式是“日本企业的技术力与经营力,配合台湾企业的通路及人脉,以台日企业高度的互补性,共同进军中国大陆市场。”
4、国际社会对两岸关系发展走向存在一定的疑虑与担心。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东亚地区相关国家对两岸签署ECFA后的发展走向事实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疑虑与不安,担心两岸各方面的进一步合作会改变东亚地区的安全格局,影响其相关利益。

(三)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实际存在的矛盾的影响。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态势持续发展,但其中一直存在的三大结构性矛盾(台湾当局政治地位、两岸的军事对峙与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没有解决且日益凸显。一方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不可阻挡,连黄辉珍都认为“60年前那种针锋相对、誓不两立的斗争,到今天整个大局势、大气候,已经朝向‘和’与‘通’的方向发展:‘和’就是和平,‘通’代表沟通、交流与合作。”这当然是源于两岸各自内部出现大变化、国际局势出现大重组的结果,是历史规律发展的趋向。而三大结构性问题:台湾当局的政治定位问题、两岸之间的军事关系及台湾当局的国际活动空间问题却是客观存在。由于台湾方面不愿意就两岸之间的政治问题进行对话、协商与谈判,两岸之间这一政治性的结构性的三大矛盾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的制约将越来越严重。高长等认为: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基本上采‘政经分离’思维,在国际社会不愿台海冲突,以及北京当局谋求‘和平发展’环境下,两岸关系无疑将经历一段蜜月期。在经贸领域、经贸关系正常化将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且能共同分享,‘共创双赢’的局面,可能使两岸经济交流规模持续扩大,两岸经贸关系更趋紧密。然而,在政治领域里,互补互利的议题几乎没有,多的是零和博弈关系”。
2、两岸之间的共同利益在增大,但分歧点也在扩大。随着两会协商的越来越深入,讨论议题的越来越细化,达成共识与协议也将越来越困难,因为讨论的议题不仅涉及到政治问题与彼此间互信的巩固与深化问题,而且关系到两岸彼此间事实上的利益分配的问题。“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的缓签,就是一个例子。尤其是在ECFA的落实与实施后,双方的共同利益在增加,但需要注意双方之间的分歧点也在扩大。当然这分歧是在共同利益扩大基础上的分歧,不必扩大化地看待它,但也不能无视它,不能回避它。
3、两岸间的政治互信有所建立,但互信的基础相当脆弱。马英九执政后,“三年来国共交流的成果,原来没有公权力做后盾而流于纸上谈兵,一夕之间,成为新政府研拟对中国大陆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国共政党交流为两岸政治关系之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岸回归制度化协商将促进两岸关系逐步朝向有利于双方建立互信的方向发展”。但需要承认的是,两岸执政当局之间的政治互信还是相当的脆弱,基础并不雄厚,也不扎实。两岸过去60年的冲突与对立所积累起来的结构性的矛盾与相互对立的社会心理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中完全化解,台湾内部蓝绿政治力量在两岸政策上存在巨大的分歧也将影响两岸政治互信的发展,两岸交流与认同失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