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19: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在多边合作受挫,区域化再度兴起的国际经济法论文选题背景下,本文从当今世界经济格局考察亚洲区域合作,客观分析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国际经济地位为论文选题,2003年坎昆会议失败与多哈回合中断再次表明,多边主义只是国家融入全球经济的一种途径,并不能完全协调不同国家的发展利益。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与压力,更多的国家认识到参与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中国作为亚洲发展中大国,更需客观分析当今区域与趋势。

关键词:世界经济格局,区域合作,亚洲

1

前 言

在多边合作受挫,区域化再度兴起的背景下,本文从当今亚洲区域的经济合作出发,客观分析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中国推进区域合作发展提出构想。 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前景渺茫。人们长期瞩目的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回合谈判依然没有进展。继1999年西雅图会议失败之后,2003年9月举行的坎昆会议也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结果,无果而终。作为多哈回合的一次关键性会议,坎昆会议的失败不仅打断了多哈回合的谈判进程,而且也给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前景埋下阴影。

由此可见,多边主义只是国家融入全球经济的一种途径,并不能完全协调不同国家的发展利益。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与压力,更多的国家认识到参与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中国作为亚洲发展中大国,需客观分析当今区域合作趋势,准确分析自身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2

1.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

1.1

当区域合作已成为世界发展趋势,亚洲区域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集团,自然而然是世界经济中举足

轻重的一方。如今世界经济天下三分:(1)日益强大的欧盟集团(2)以美国为中心的拉美集团(3)有待整合的亚洲集团,整个亚洲区域亦急需加快区域合作。

由于非经济原因,二战之后亚洲地区的整合与欧洲有一定差距,起步非常晚。较长时期以来,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缓慢甚至止步不前,期间经历的艰难与曲折曾经一度令亚洲乃至世界不满和失望。尽管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形成为亚洲合作增添了亮点,中、日、韩3国最近也异常积极地参与合作谈判,但显然,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不仅远远落后于欧洲和美洲,而且在促进亚洲更大发展和协同抵御风险方面的能力也差强人意。

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部讲,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各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差别较大,国家大小、自然资源分布和国力强弱相差悬殊。各国文化、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差异明显。相互间一些历史遗留的疑虑和问题较为敏感。所以,在走区域性经济合作道路方面起步较晚。由于各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位置、宗教和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亚洲地区形成了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的区域划分。联合图强是其长期以来的一致愿望。地域邻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为相互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联系方便和互利互补的重要前提。例如,日本的GDP高居亚洲各国之首,它是马尔代夫的7000余倍,达东盟15国GDP之和的5倍还多。除了内部的不协调。还有来自外部的原因:首先,美日关系过分强化制约了日本在亚洲的力量与发展,其次,总体稳定但冲突不断的中美关系分解了中国的精力,再有,美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矛盾限制了东南亚各国的自主权,最后,APEC的论坛特征干扰了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开展。而且,现在全球正处于金融危机中,亚洲国家受到很大的冲击,人民的消费系统乱成一团,致使亚洲区域各国经济发展缓慢、停止甚至倒退,区域合作存在风险和危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想要快速发展,必须尽量解决或者降低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亚洲区域的经济合作发展艰难。

1.2

区域合作是区域成员通过区域经济组织,在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其目的是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获取国际分工的利益,促进成员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区域合作始于欧共体成立, 20世纪 60年代形成第一次区域合作浪潮。90年代起,全球再次掀起新一轮区域合作浪潮。至2003年6月底,已经通知GATT/WTO并且正在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达267个,其中有130多个是在1995年以后通知GATT/WTO的。绝大多数的WTO成员参加了一个或多个区域贸易协定,对此,GATT/WTO均有条款肯定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合法性及其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当今,区域合作已成为许多国家应对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区域合作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两大重要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合作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就是大国(集团)主动参与、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3

区域合作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