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学复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15:26: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什么是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情?如何认识中国的国情?

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包括:经济发展目标、方式、发展重心和步骤等一系列要素.

国情:一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地理、历史和时代条件。 中国的国情: 从经济发展角度:发达国家是富有国—我国是贫穷国。从社会发展角度:发达国家是理性社会—我国是伦理社会。

思维方式:隧道式转变为立体式,两分法转变为三分法。

2、 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

么?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

市场经济基本特征:1、资源配置— 遵循产权规则界定和保护产权。2、市场主体— 经济主体独立自主的分散决策。3、市场运行— 契约自由和体现消费者主权,生产要素流动和生产规模、结构由市场需求决定。4、市场调控— 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调控经济运行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所有制基础。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二是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三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特点:一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二是按劳分配原则需要通过市场交易关系才能实现。三是按劳分配的实现过程和实现形式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 这就是说,我们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3、 什么是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如何正确认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的关系?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1)马克思是从两层含义上来论述所有制范畴的,一是作为经济关系的所有制范畴,一是作为法律关系的所有制范畴。前者体现的是经济主体对客观生产条件的占用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体现出来的;后者体现的是一种意志关系和法权关系,它表示占用主体对占用的对象具有一种任意支配的权利。一定的生产方式产生一定的占用方式,经济上的占用关系产生后,便会有法律上的所有权与之相适应。

所有制上的独占或垄断必然在法律上表现为财产归属的确定性,同时也表现为否定该主体以外的任何人对同一财产的独占,即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在实际生活中,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所有制关系的变动必然要反映到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中来,使所有权的法律制度和所有权关系相互适应,而所有权制度的变化又反过来为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创造一定的条件。

(2)所有权的权能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所有权各项权能都统一于所有权,即受所有权的制约。

(3)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所有权的诸项权能进一步分离,表现为:一是资本的法

律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的分离;二是资本职能与管理、监督职能的分离。 正确认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各种所有制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因此,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配置各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为基本前提;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应该是平等和竞争的关系。这种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效率,促进技术的进步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4、 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方式与路径是什么?

我国没有从先验的理论出发,而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选择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道路,逐渐从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1)我国是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一开始表现为放权让利式的改革,逐渐过渡到价格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进而导致政治体制的变革。

(2)增量改革。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在等级规则作用较小的边际上,选择具有帕累托改进意义的利益调整方式进行体制变革, 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3)三是先试点、后推广,即先在局部范围内取得改革经验,然后再在全局范围内推广改革经验。 5、 什么是产权?产权明晰化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实现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助于国有企业

的效率? 产权: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产权就是对物品或劳务根据一定的目的加以利用或处置以从中获得一定收益的权利。

实现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助于国有企业的效率:产权明晰化一是有利于明确交易界区;二是有利于规范交易行为;三是有利于稳定交易者的收益预期;四是有利于提高合作效率;五是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6、 为什么马克思认为财产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

1、马克思是从两层含义上来论述所有制范畴的,一是作为经济关系的所有制范畴,一是作为法律关系的所有制范畴。前者体现的是经济主体对客观生产条件的占用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体现出来的;后者体现的是一种意志关系和法权关系,它表示占用主体对占用的对象具有一种任意支配的权利。一定的生产方式产生一定的占用方式,经济上的占用关系产生后,便会有法律上的所有权与之相适应。

2、所有制上的独占或垄断必然在法律上表现为财产归属的确定性,同时也表现为否定该主体以外的任何人对同一财产的独占,即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3、在实际生活中,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所有制关系的变动必然要反映到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中来,使所有权的法律制度和所有权关系相互适应,而所有权制度的变化又反过来为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创造一定的条件。

7、 法人资产制度的基本特征以及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法人资产制度的基本特征:A 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B 出资人承担有限责任;C 股票自由让渡;D 界定经营者与公司之间的关系;E 合理有效的所有权约束;F 有

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G 必要的外部约束。一是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有效竞争对公司经营者经营行为的约束;二是完善法律体系,优化法律对公司经营者行为的约束。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思路:为了在以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实现产权关系的明晰化,我们主张选择国有资产的四层授权经营模式,以完成竞争性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之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 第一层授权经营要解决的问题是,构造出政企分开的制度性条件,使代理国家行使竞争性国有企业所有权的主体行为资本化。即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目标,并建立起能有效监控所有权的行为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法人资产制度的建立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二层授权经营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批竞争性的控股公司,实现国有股的收益权与控股权相分离。即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委托人拥有国有股的收益权,控股公司作为代理人拥有国有股的控股权,从而在保持国家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前提下,实现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的经营职能相分离,使国有股权事实上分散化,为企业产权独立化创造条件。

第三层授权经营要解决的问题是,公司产权独立化。国有股的收益权与控股权分离后,国有股事实上具有可转让性,同时引入多元化持股主体,其中包括非国有持股主体。 第四层授权经营的目的在于,通过委托人为代理人设置最优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资产的营运效率。

8、 什么是代理问题?如何设计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激励约束机制? 代理问题: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函数不完全一致,代理人又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因此,代理人就有可能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有可能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活动,从而出现代理问题。

设计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激励约束机制:

9、 什么是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如何体现“共同治理的原则? 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公司的目标是为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是追求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体现“共同治理的原则:决策的共同参与、监督的相互制约。核心:经济的民主化,模式(机制):董事会和监事会。

10、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目的及其重置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条件:A、国有产权人格化B、投资主体多元化C、完善产权市场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改革的目的:A、国有资产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B、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C、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

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运营体制的原则:1、政府机构设置:使政府代理国有资产所有权职能的机构与政府执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机构分开。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与运营:行政(监督和管理)与企业(运营)分离3、国有资产运营: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分离

11、什么是按劳分配?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它一方面反映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另一方面反映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和与此相联系的劳动者之间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即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取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