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就不能做清华副校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6:12: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施一公就不能做清华副校长?

2015-08-26 14:02:34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178366 次 | 评论 99 条

肖 鹰

【肖鹰按:自2000年入职清华以来,本人从无对校方人士的来去上下有所留意,更无言论问世;我即使于这次媒体报道“施一公拟任职清华副校长”,本也无意言论。但是今天读了熊丙奇署名文章,却破例要说两句。】

前两天,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的报道中,得知本校施一公教授拟任清华副校长;今日朋友圈又转发熊丙奇署名文章《施一公会不会成为自己批评的人》。

熊丙奇文章的主题立意是,施一公曾公开批评国内不公的科研体制,他若任副校长而兼做科研,就难以规避“行政通吃”的逻辑,因而成为自己批评的人。熊丙奇说:“目前已有议论认为,施担任副校长,对他的学术研究会有‘好处’,可以获得更多资源,如果出现这种结果,施先生个人的形象最终会败坏,与他回国的初衷也完全背离。。。。。。。假如施能明确拒绝担任副校长,他或会获得更多尊敬。”(南方都市报 2015年08月24日 )

我从未见过施一公教授,我所知的“施一公”都是来自于媒体的信息。我只是大略知道他学术出身清华,留学美国,是学术卓越的生物科学家。这种恍惚印象——用网络热词说“一个传说”。更早些天,我在朋友圈读到施一公两篇文章,《饶毅其人其事》和《中国大学的导向出了大问题》。读这两篇文章,我不仅对施一公教授文中表达的对中国教育和科研的诸多批评和忧虑的看法产生“深得我心”的共鸣,而且对他心生深刻敬意。我在朋友圈转发推荐了这两篇文章。

在转发《饶毅其人其事》时,我加评点说:“君子之风,平实文章。感人处,信念诚笃。”我认为,这篇文章平实讲述的

施、饶交谊和施对饶“同而不和”(坚持共同理念,不附和个人意气),在今日中国学人者,不是绝无仅有,也是极其难得。在转发《中国大学的导向出了大问题》时,我特别在导言中引述了施一公文中所说:“中国的大学很有意思,比如我所在的清华大学,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接受‘就业引导教育’。堂堂清华大学,都要引导学生去就业,都让学生脑子里时时刻刻有一根弦,叫‘就业’,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施一公所说,也正是我在清华大学执教15年以来,日益强烈而悲哀的同感。我加的点评是:“现在中国不办大学,只办大学规模的职业技校。”

施一公的《大学里根本的导向出了大问题》一文,尤其给我强烈同感,并且特别钦佩他大义直言。施一公说:

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就是,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就业只是一个出口,大学办好了自然会“就业”,怎么能以“就业”为目的来办大学。就业是一个经济问题,中国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提供多少就业,跟大学没有直接关系。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国家栋梁和国家领袖的地方。让学生进去后就想就业,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就是大家拼命往挣钱多的领域去钻。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