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21:52: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火药
(1)发明: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2)应用: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人们制成爆炸性武器或管形火器。元代发明了火铳。
(3)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4)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概况:宋代由于航海技术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建立后,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陆路: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发达,元代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3.海路
(1)航线:宋代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
(2)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4.作用
(1)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2)中国的创造发明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 ◆释疑解难★★★★★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什么历史意义? 类别 造纸术 印刷术 朝代 西汉早期 东汉 隋唐时期 北宋 战国时期 指南针 北宋 南宋 唐朝中期 火药 唐朝末年 宋元时期 成就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蔡伦改进造纸术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 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和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13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即明太祖。 2.统一: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2.措施
(1)在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②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厂卫”: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4.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内容: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2.形式: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 3.危害: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
、安徽的徽商。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1.前提: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强国。
2.目的: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
(1)时间: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2)路线: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活动:满载丝绸、瓷器、茶叶及金银货币等物品,赠送礼品,发展友好关系;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4.地位: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4
6.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3)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4)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5)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
(1)倭寇猖獗: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倭患严重:明朝中期,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进行武装抢劫,中国沿海倭患严重。
2.概况: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4.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联合作战。 (4)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作者 著作 价值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李时珍 《本草纲目》 献。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宋应星 《天工开物》 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徐光启 《农政全书》 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对地理、水文、地质、植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筑了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2.北京城:明成祖时修建,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包括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15
三、小说和戏剧★★★★★
1.小说: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
作品 作者 朝代 内容 成就 《三国演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罗贯中 元末明初 义》 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说。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梁山泊农民起义。 材的长篇小说 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事创作。 篇神话小说。 2、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2.过程
(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2)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统一: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措施:在政治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收复台湾
(1)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抵达台湾。
(2)1662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被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3)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