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工程实例(4经典例子)解析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5:38: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钢框架结构在自重和雪载荷下的静力学分析

任务和要求:

按照钢框架结构的尺寸和载荷情况,在ANSYS中建立模型,完成整个静力学分析过程。求出钢框架结构的最大平均应力和节点沿x,y,z三个方向的最大变形,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处理,为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分析数据。计算分析时考虑结构的自重和最大雪载荷,结构自重作为惯性力,以加速度的方式施加;雪载荷为竖向分布载荷,借助表面效应单元施加。

1、原始数据

(1) 计算模型和坐标数据

钢框架结构总尺寸为8m×8.4m×7.2m,模型如图1、图2所示。

图1 图2 坐标数据:

坐标点 X Y Z 坐标点 X Y Z 1 0 0 0 9 5000 7200 0 2 0 5400 0 10 6700 5400 0 3 1600 5400 0 11 6700 7000 0 4 1600 7000 0 12 8400 5400 0 5 3300 5400 0 13 8400 7000 0 6 3300 7000 0 14 10000 0 0 7 5000 0 0 15 10000 5400 0 8 5000 5400 0

(2) 材料数据

弹性模量E=2.06E5 泊松比μ=0.3 质量密度ρ=7.85E-9

(3) 载荷数据

1、钢管和梁的重量 钢重量密度γ=78.5kN/

重力加速度 g=9800mm/

21

2、屋顶雪载荷 P=0.25kN/

(4) 边界条件

钢框架结构与地接触点的三个方向位移和转角全约束。

(5) 单元类型、实常数和截面类型 梁单元:Beam 189 主立柱:钢管Ф180×10

=80mm

=90mm

大横梁:工字钢210×180×8×20 屋顶各梁:工字钢150×100×6×10 屋顶梁支撑:钢管Ф50×8 壳单元:Shell 93 厚度2.5 表面效应单元:Surf 154

2、分析步骤 (1)前处理

1、选择单元类型菜单路径:【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执行选择单元类型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定义单元类型对 话框,单击[Add...]按钮,弹出单元类型库对话框,然后选择“Beam 3node 189”梁单元,单击[OK]按钮。

用同样的方法选择“Shell 8 node 93”壳单元和“Surface Effect 3D Structural 154”表面效应单元,单击[OK]按钮。 2、设置单元实常数。菜单路径:【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s】→【Add/Edit/Delete】,执行设置单元实常数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后,单击[Add...]按钮,选择“Shell 93”单元,并单击[OK]按钮,弹出定义实常数对话框,在“TK(I)”中输入“2.5”,单击[OK]按钮。 3、 设置梁单元截面数据。菜单路径:【Preprocessor】→【Sections】→【Beam】→【Common Sections】,执行设置梁单元截面数据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后,在“ID”中输入“1”,在“Sub-Type”中选择“◎”(圆管),在“

”输入“80”,在“

”中输入“90”,单击

[OK]按钮,完成主立柱的梁单元截面数据的设置。 用同样的方法设置其余梁单元截面数据: 大横截面梁:工字型,屋顶各截面梁:工字型,屋顶梁支撑截面:圆管,

=180,=100,=17,

=180,=100,=25;

=210,=8,=8,=20; =150,=6,=6,=10;

在设置截面数据时,都要改变截面号“ID”的数字,分别使用“2”、“3”、“4”。 4、 设置材料性能数据。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执行设置材料性能数据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定义材料性能数据对话框,选择右侧材料有关变量依次双击“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弹性模量“EX=2.06E5”和泊松比“PRXY=0.3”数值,单击[OK]按钮,然后双击“Density”,输入材料质量密度“7.85E-9”,单击[OK]按钮,并退出对话框。

22

5、 建立几何模型使用如下菜单路径 生成关键点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Keypoints】→【In Active CS】;

生成直线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Lines】→【Straight Line】; 用线分线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Booleans】→【Divide】→【Line By Line】; 复制关键点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odeling】→【Copy】→【Keypoints】; 复制直线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odeling】→【Copy】→【Lines】; 生成面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Arbitrary】→【By Lines】。 建立几何模型步骤:

第一步:用生成关键点菜单路径命令,按顺序输入各关键点坐标数据。 第二步:用生成直线菜单路径命令,生成各直线。

第三步:用分线菜单路径命令,用3-4,5-6,10-11,12-13直线分别分2-9,9-15斜线,得到两斜线上四个关键点。 第四步:生成屋顶支撑线。

第五步:用复制直线菜单命令,Z向复制屋顶直线4次,直线距离为-2000。

第六步: 用复制关键点菜单路径命令,复制主立柱底关键点,复制距离为-8000。 第七步:生成所有直线,形成整个钢框架。

第八步:最后用生成面菜单路径命令,画出屋面。 画出的模型图如图3、图4所示。

图3 框架模型

23

图4 屋面模型

6、给几何模型赋属性。 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eshing】→【MeshTool】,弹出分网工具菜单,在顶部下拉菜单中选择“Lines”,然后单击[Set]按钮,选择框架结构前面立面的3条主立柱直线,单击[Apply]按钮,弹出附属性对话框,选择属性:材料号“MAT”为“1”,实常数号“REAL”为“1”,单元类型号“TYPE”为“1 Beam189”,截面号“SECT”为“1”,并激活“Pick Orientation Keypoints”,单击[OK]按钮,用鼠标在前面立面选择确定梁单元Z轴方向的“K”点,单击[OK]按钮。

用同样的方法对后面立面3条主立柱直线赋置属性,只改变确定梁单元Z轴方向的“K”点。

用同样的方法给大横梁和屋顶各梁赋置属性,赋置属性时只改变截面号和选择不与该梁共线的一点“K”,确定梁单元Z轴方向,以便使各梁摆放位置与设计一致。 7、设置网格划分尺寸。 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eshing】→【MeshTool】,单击线尺寸[Set]按钮,用鼠标在图形窗口拾取直线,单击[Apply]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NDIV”中输入尺寸数值,单击[OK]。主立柱设置尺寸数值为“20”,大横梁和屋顶各梁设置为“10”,屋顶梁支撑管设置为“5”。

8、几何模型划分网格。 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eshing】→【MeshTool】,在“Mesh”下拉菜单中选择“Lines”,然后按[Mesh],选择所有直线,单击[OK]按钮,画出框架立柱和各梁单元模型,如图5所示。

在顶部下拉菜单选择“Global”,然后单击[Set]按钮,弹出附属性对话框,选择属性:材料号“MAT”为“1”,实常数号“REAL”为“1”,单元类型号“TYPE”为“2 Shell93”,截面号“SECT”为“NO Section”,单击[OK]按钮。在“Mesh”下拉菜单选择中选择“Areas”,在“Shape”菜单中选择“Quad”和“Free”,然后单击[Mesh]按钮,选择屋顶面,单击[OK]按钮,画出屋顶面单元模型,如图6所示。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