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五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8:07: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 佐以酱姜一小碟 敢以烦执事 ..B. 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乃其一气之余烈 ..C. 得志泽加于民 而母立于兹 ..D. 好人为坏人所累 或因寄所托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针对当时士风日坏的现象,热情洋溢地歌颂“农夫”,强调农民的重要性,提出贬士为四民之末,以农为首的主张。

B. 作者提出的“长为农夫以没世”、“兄弟二人,各得百亩”等愿望,是其理想主义的精神产物,也是他小富即安的农本思想的局限所在。

C. 文章反映了作者蔑视权贵、重农爱农、反对土地兼并等的思想,体现了他以勤劳致富为目标,以独立人格为依托的经世济民的真诚追求。

D. 此信写来情真语挚,如对面谈心,文风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内容平白家常,言近指远。在信中作者关照家人照顾好来探亲的贫困亲友,细节之处令人感动。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工 人 制 器 利 用 贾 人 搬 有 运 无 皆 有 便 民 之 处 而 士 独 于 民 大 不 便 无 怪 乎 居 四 民 之 末 也 且 求 居 四 民 之 末 而 亦 不 可 得 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4分) (2)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①

清·顾炎武

重寻荒径一冲泥②,谷口墙东路不迷。 万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③雨凄凄。 松阴旧翠长浮院,菊蕊初黄欲照畦。 自笑漂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

【注】①华下:华山下。王山史:陕西华阴人,明亡后,高隐不仕。②冲泥:指雨中。③三秦兵甲:指平凉提督王辅臣反清失败的兵事。 21.赏析第三联的表现手法。(3分)

22.有人说这首诗“悲壮凄切中交错着自信轩昂之笔”。请结合诗句对这一评论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2)季氏富于周公,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23. 同样是冉有:在材料(1)中,孔子告诉他要让百姓富起来,而在材料(2)中,冉有在

增加季氏的财富时,孔子却让“小子鸣鼓而攻之”。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2分)

6

24. 孔子是怎样看待“富”的?请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评说。(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 。”子曰:“ ▲ ,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2)“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闻之,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司马迁《史记》) (3)寄蜉蝣于天地, ▲ 。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 ▲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5)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 ▲ ?((晏殊《蝶恋花》)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以前坐公交,最早的时候听到的是“请自觉给老弱病残让座”,听了让人有点反感。后来就换成了“如果你的身边有老弱病残,请您给他让个座。谢谢”,听起来就让人舒畅了。如今,这句话换成了“请给有需要的乘客让个座,谢谢!”

一句小小的提示语的变化,背后却是理念乃至素养的提升。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感悟或联想?请你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7

2013学年浙江省第二次五校联考

语文答案

1.D (A 体己tī, B秦桧 huì, C凝睇dì)

2.B (A攻于心计—工于心计 C 裹腹—果腹 D 不耻—不齿 )

3.C (要挟:利用对方弱点,仗恃自己的势力胁迫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不合语境,应用

“ 裹挟”——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A居然:出乎意料,可用于事物好的一面,且语气较重。 B 当头棒喝: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D鬼打墙:喻陷落某种怪圈,走不出来。)

4.D ( A 搭配不当:将“建造”改为“促进”或“推进”。 B虚词误用:“之所以”

只能与“是因为”搭配,且因果倒装,只能用“因为”,不能用“由于”。 C成分残缺:在“国际协调”后加“已无法回避”。)

5.(3分)大人明察秋毫。 6.(4分)示例:

“敏”字:每天看文。一个人对事物、对环境的敏感度如何,取决于他的文化积淀,

而文化积淀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多学习,“每”天看“文”章。

“耻”字:到“耳”即“止”。许多事,能听不能做,听听不犯法,做则另当别论。高标

准呢,应是“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愧”字:心中有“鬼”。愧字普通,含意珍贵,可谓道德的良知防线。常问“愧”,才

能无鬼;常感“愧”,才能无愧,对人生、对社会问心无愧。

(结构新说,1分;内涵解读,2分;语言表述,1

分)

7.(5分)(1)(2分)“一”可表示横向知识的广博性,“∣”可代表纵向技能的精深度,两者

合成“T”,能准确、形象、简明地昭示这类复合型人才的鲜明特点。

(2)(3分)示例: 现代社会需要“T”型人才,因此我们不但要努力掌握必要的

书本知识,还应主动、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培养自身全面发展的各种能力。

8.A ( B项是A项的举例; C 、D两项则是对A项的补充)

9.B ( A夸大其辞:“汪洋大海”是形容“民间书法”,“难以估量”是与“南朝”相较而言。 C

曲解原文:刘诗谈的是“学写诗,要深入探寻李杜之诗所宗之源,方可写出绝妙之诗”。 D强加因果; “模式无法稳定”,说法也不准确。)

10.(3分)① 道在瓦甓,民间书法自有其法,需要传承(若答“民间书法的才华智慧并不逊

于官僚名家”,也可给分)。② 法在每件作品里,可为后世效仿。③大唐楷书就建立在北朝民间书法的根基上(或:大唐名家都效仿过民间书法)。

11.老圈椅设计简单,用料讲究,突出了老圈椅的朴素和珍贵。

8

12.(1)“屡屡落空”指找不到老老太、老太爷、奶奶的踪迹;“惊骇”是指对死亡的困惑和恐惧。

(2)父亲蹩脚的玩笑让“我”对长辈们的“离开”释然,“死亡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没有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

13.父亲是一个细腻的人,他用笑来化解和安慰“我”对死亡的困惑与恐惧;父亲是一个深沉的人,他“背着我哭”,宁愿独自承受失去亲人的哀痛,父亲是一个重视亲情的人,他对子女充满关爱,对长辈深切怀念。

14.①呼应题目。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紧凑。③构成多重象征,丰富文章内涵。 15.①“我安然地蜷在圈椅上” 营造了静谧祥和的气氛,与前文我的困惑和惊骇相照应。②以“一切都那么好,那么好”收束全文,总结全文,肯定了老圈椅及它所代表的一家人的生活、几代人之间和睦的亲情。③“时钟滴答滴答”暗示这一切将继续延续,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16.B(当:承受)

17.A (A项介词,拿;B项加强语气/代词;C项介词,对/介词,在;D项为所结构表被动/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 18.B(“小富即安”的说法错误)

19.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20.(1)家中的太太小姐们,带领家中女佣,都让她们学习舂米、扬谷之类的农事,这才有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景象。(得分点:“妇女”、“舂揄蹂簸之事”(归纳为农事即可)、“长”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 世道昌盛,我就一心一意遵循正义之道;若风俗浅薄,也决不随着坏人一起作恶。这也是板桥家法吧。(得分点:“一”、“偷”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1.(3分)第三联写王山史家宜人的秋景。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松菊的景

象,赞美了老友的高尚品格。

22.(4分)诗歌第二联写万里河山爱国志士零落无多,三秦大地兵祸连结风雨凄惶,显得悲

壮磅礴;尾联以“自笑”作结,虽垂老飘萍,却独上关西,写出了诗人“壮心不已”的豪迈气势,显得疏荡清新。

23.(2分)不矛盾。材料(1)是说要增加百姓的财富,材料(2)是说冉有通过搜刮民财

来增加季氏的财富,这实际上是在损害百姓的财富,所以孔子让“小子鸣鼓而攻之”。 24.(3分)要让百姓富有,但不能不择手段地去追求富有;富有了,不仅不能骄横,还要谦逊好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平等、公正、诚信等价值观。

25.(6分)(只选3小题)

(1)不以人废言 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肉袒负荆 (司马迁《史记》) (3)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4)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5)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9

附:《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译文

十月二十六日收到家里来信,知道新买的田地,秋季收获了五百斛的作物,我非常高兴。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做个农夫过一辈子了。现在需要制备碓、磨、筛罗、簸箕,制备大小扫帚,制备升、斗、斛等农具。家中的太太小姐们,带领家中女佣,都让她们学习舂米、扬谷之类的农事,这才有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景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再用一小碟酱姜佐餐,这是最能使老人穷人感到温暖的食品了。闲暇的日子吃碎米饼,煮一锅烂粥,双手捧着碗,缩着脖子喝,即使是霜雪浓重的寒冷早晨,喝上这样的热粥,也会全身暖和。唉!唉!我们可以长久地做农夫过一辈子了!

天地间第一等人,就只有农夫,而读书人只能在士、农、工、商四民中居末等。农夫中耕种最多的有百亩,少一点的七八十亩,再少一点的五六十亩,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勤奋地付出劳动,耕种田地,收获庄稼,来养活天下的人。假使天下没有农夫,那么世上所有人都要饿死了。我们这些读书人,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兄长,奉守先人的美德,以待传扬于后世。实现了心志,施恩泽给百姓;不能达到心愿时,就修养身心,将美德显露于世;所以又比农夫高了一等。可是现在的读书人却不是这样,一捧起书本,便想要考中举人、考中进士,然后做官,想着怎样捞取金钱,建造大房子,买很多田产。而那些不能飞黄腾达的,便在乡里为非作歹,削尖了脑袋到处钻营,更令人受不了。而约束言行、自爱自重的人,难道没有了吗?希望自己能经世济民,志向高远能比得上古人的人,也到处都有啊。但是好人总是被坏人所牵累,这就使我们这些人也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们便讥笑说:“你们这些读书人,总是只会说,将来做了官,就不这样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能忍受别人的笑骂。工人制造器具,使人使用方便;商人搬运货物,输通有无,都对百姓有便利之处。只有读书人对百姓大有不便,难怪只能在四民中居末等了。而且想要当末等之人,还很难呢。

我们家的田地,虽然有三百亩,但那全是人家典押来的产业,不能长久来靠它生活。将来必须买二百亩田,给我们兄弟二人,各人各得一百亩就够了,这也是古代一个成年男子受田一百亩的意思。如果想多得到一些,就是侵占他人产业,没有比这个罪过更大了。天下没有田地产业的人很多,我是什么人啊,如果贪求而不满足,那么穷人将到哪里立足安身呢?有人说:“这世上,有的人占地连片、多达数百顷以上,你拿他怎么办?”我说:“别人这么做是他家的事情,我只管做自家的事情。世道昌盛,我就一心一意遵循正义之道;若风俗浅薄,也决不随着坏人一起作恶。这也是板桥家法吧。”哥哥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