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9 16:57: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绪论: 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采用工程化技术,利用微生物将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降解,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3、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一般来说,直径≤1mm(0.1mm)的生物都是微生物,属于微生物学研究的范畴

第一章:病毒

1、病毒: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它们只能在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靠其宿主代谢系统的协助来复制核酸、合成蛋白质等组分,然后再进行装配而得以增殖;在离体条件下,它们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侵染活性

2、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3、卫星病毒: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才能完成增殖的亚病毒因子

3、朊病毒:一类具有侵染性、不含核酸,并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4、新显病毒:是指那些以往局部低水平感染的病毒或具有种间屏障的病毒,将其寄主范围扩大到了别的物种,引起了大范围的人类传染性疾病。

5、病毒: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6、病毒粒子:指成熟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又称病毒粒、病毒颗粒、病毒体。

7、核壳:病毒的蛋白质壳体和病毒核酸(核心)构成的复合物,又称核衣壳 8、侵入:又称病毒内化,它是一个病毒吸附后几乎立即发生,依赖于能量的感染步骤。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极端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却能在特殊的环境中生存,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高酸、高压、高辐射等环境,这些微生物由于适应特殊环境的结果,形成独特的机能、结构和遗传基因。

2、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3、细胞质膜(质膜):在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一层半透性膜,它可以选择性吸收物质。

4、细胞质及其内含物:位于细胞膜以内,除核物质以外的无色透明的粘稠物质,又称原生质。

5、荚膜:许多细菌能分泌一种粘性物质于细胞壁的表面,完全包围并封住细胞壁,使细菌和外界环境有明显的边缘,这层粘性物质称为荚膜

6、芽孢:在一些种类的细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内生孢子。 7、菌落:单个微生物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生长繁殖形成一堆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1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原生动物: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原生动物以外的动物统称为后生动物。

2、出芽生殖实际也是一种二分裂,只是形成的两个子体大小不等,大的子细胞称母体,小的子细胞称芽体。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1、酶是由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类酶和核酸类酶。

2、某些小分子物质与酶蛋白结合在一起并协同实施催化作用,这类分子被称为辅助因子。

3、单成分酶:它们的组成为单一蛋白质,如水解酶.

全酶:某些酶分子中除了蛋白质外,还含有非蛋白组分。

4、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5、新陈代谢过程:微生物从外界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的组分,同时产生废物并排泄到体外,这个过程称为新陈代谢(代谢)。

6、营养物质或养料:外界环境中可为细胞提供结构组分、能量、代谢调节物质和良好生理环境的化学物质称为营养物质或养料。

7、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嘌呤、嘧啶、生物素及烟酸等,有时还包括氨基酸营养缺陷突变株所需要的氨基酸在内;而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只指维生素。

8、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营养基质。

9、发酵是指任何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类生产方式。 在生物氧化或能量代谢中,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10、细胞膜这层疏水性屏障可以通过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小分子、非电离分子尤其是亲脂性的分子被动地通过,这就是单纯扩散。 11、无氧呼吸(厌氧呼吸):是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如NO2-、NO3-、SO42-、CO32-及CO2等。)的生物氧化。

12、好氧呼吸:是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O2)存在时,对底物(能源)的氧化过程。是一种最普遍和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方式。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 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吸收营养物质,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2、单细胞微生物的繁殖——当单细胞个体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由一个亲代细胞

2

分裂为两个大小、形状与亲代细胞相似的子代细胞,使得个体数目增加,这是单细胞微生物的繁殖。

3、微生物的发育——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是交替进行的,从生长到繁殖,是微生物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发育。

4、世代时间(代时)——指微生物(如细菌)的两次细胞分裂之间的时间。包括细胞核物质和细胞质加倍增长,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5、连续培养——在细菌进入对数生长期时,以一定的速率不断地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同时以同样的速率排除培养物(含菌体及代谢产物),让培养的微生物长时间地处于对数生长期,以利于微生物的增殖速率和代谢活性处于某种稳定状态。

6、恒浊连续培养——是通过连续培养装置中的光电系统控制培养液中菌体浓度恒定,使细菌生长连续进行的一种培养方式。

7、恒化连续培养——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产物,以维持进水中的营养成分恒定,使细菌处于最高生长速率状态的培养方法。

8、污泥消化——指废水处理中所产生污泥的厌氧生物处理。即污泥中的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被细菌降解为以甲烷为主的污泥气和稳定的污泥的过程。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存因子

9、灭菌——通过超高温或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将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所有的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

10、消毒——指用物理、化学因素杀死致病菌(有芽孢和无芽孢的细菌),或是杀死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或一部分芽孢。

11、氧化还原电位——某物质与氢电极构成原电池时的电压高低,是物质氧化性强弱的标志。

12、巴斯德效应——是指氧对葡萄糖消耗量的抑制现象。即将氧通入正在发酵的酵母菌悬液中,使得发酵速度下降,葡萄糖的消耗速度也显著下降的现象。 13、 水的活度αw——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溶液或物质在与一定空间空气

相平衡时的含水量与空气饱和水量的比值,用小数表示。

14、 渗透压 —— 当两液面高差产生的压力足够阻止水再流动时,此时两液

面高差间的压力即为渗透压。

15、表面张力γ——是作用在物体表面单位长度上的收缩力。

第三节 其它不利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16、超声波——频率大于2万Hz的声波,超过人的听觉能力上限的声波。 17、醇——脱水剂和脂溶剂,可使蛋白质脱水变性,脂类溶解,进而杀死微生物机体。

18、抗生素—— 是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能杀死其它微生物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第四节 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19、竞争关系——指不同的微生物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对食物等营养、DO、空间和其它共同要求的物质互相竞争,互相受到不利影响。

20、原始合作关系——指两种微生物共存于同一环境中,相互提供营养及其它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