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6:44: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作者:张晨晨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8年第04期

摘 要:王守仁,明代著名教育家,他继承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创立了与程朱理学相迳庭的“阳明学派”。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坚持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同时他十分重视注重儿童时期的教育,他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集中阐发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

王守仁,号阳明,是明中叶著名的教育家。王守仁从34岁起开始从事讲学活动,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把这些经验与其“致良知”的哲学观点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完整与独特的教有思想体系。特别是在儿童教育方面,他针对当时儿童教育中的弊病,提出了比较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主张。 一、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

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劝学》中就已经提到,“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以此来类比教育,可见教育对于个人会产生的人生影响之大。换言之,积极正确的教育可以塑造一个身心健康有优秀品德的人,而不当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也会击溃一个人。

王阳明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揭露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中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诟病,“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持拘囚。”当时的老师教导儿童,只是让他们日日诵读经典练习书写,教给他们如何断句,从来不讲授任何学习的方法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待儿童的错误,只知道用鞭挞,用绳缚,以肉体上的疼痛感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像对待囚犯一样。 西方的卢梭对于鞭挞教育的效果也进行了批判,如果儿童仅仅是为了避免遭受肉体上的疼痛,追求片刻的欢愉和舒适而改变自己的行为,那么这只会造成儿童贪图享受的性格。结果便是“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俗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这种畸形的关系带来的是教育质量的降低和教育范围的缩小。

二、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

王守仁提出,针对儿童的教育应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让儿童自然成长自由发展。他将儿童的兴趣特点以植物的成长来做比较,儿童的性情总是喜好嬉游,而厌恶束缚,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像草木开始萌芽,顺应它就发展,摧残它就衰萎。这种比喻的论证方法虽能表达他的教育思想,但还是欠缺自然科学和心理实验的实证支撑。对于教育方法,“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霑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王守仁抓住了儿童“乐嬉游”和“趋向鼓舞”的心理特点,提出如果塾师在教学中能常用游戏的教学形式,儿童便容易接受。儿童都喜欢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教师对于儿童行为的肯定对于学习有积极作用。

三、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

王守仁认为“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对儿童“诱之歌诗”,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意志,更能使情感得到正当的宣泄,有助于消除儿童内心的忧闷与烦恼,使其精神宣畅、心平气和。“导之以礼”不但能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而且通过“周旋揖让”、“拜起屈伸”等礼仪动作,“动荡其血脉”、“固束其筋骸”。王守仁对“歌诗”、“习礼”与“读书”如何进行也作了详细说明。对“歌诗 ”,他说,歌诗必须“整容定气, 清朗其声音, 均审共节调”。对“ 习礼”,他说,必须“澄心肃虑,审共仪节,度其容业”,不能疏忽、懒惰。长此以往,儿童自然会“体貌习熟、德性坚定”。对“读书”,他说:“不在徒多,但贵精熟。”读书时,务必让儿童专心一志,口诵心惟,要反复诵读,注意抑扬顿挫,并做到心领神会。这样,久则义礼通晓,聪明日开。

四、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王守仁认为,儿童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即所谓的“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教学必须考虑到这个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儿童接受能力的发展程度安排教学。他把这种量力施教的思想概括为“随人分限所及”。他说“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同样如果不顾及儿童的实际能力,把大量高深的知识灌输给他们,就像用一桶水倾注在幼芽上把他浸坏一样。同时,不顾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掌握理解情况,大量灌输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会使儿童丧失学习热情和信心,不利于儿童学习积极性的持续发展。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虽然教育目的是为了将儿童培养为具有封建伦理道德的人,教育内容也具有时代局限性即“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但他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鞭挞的教育手段,倡导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得到发展等主张,均反映了教育的自然主义倾向。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最大的亮点在于强调儿童教育要注重儿童的身心特点,要顺应儿童的发展天性。在当时的时代,这种非主流的思想可以说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对于现在仍有很大的思想价值。现在很大一部分成人仍习惯于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自己的一套理论说法去教育儿童,用成人所谓的正确的价值标准来约束他们。但是儿童是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虽然他们的能力有限,但是他们的尊严来自他们作为人的权利与幸福,来自他们发展的内发性和主动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此学习王守仁重视儿童期尊重儿童内在的生动的精神生活和外在的丰富的文化活动理解和参与儿童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是成功教育的一个前提。 参考文献:

[1]孙玲.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S1):22-25. [2]徐静.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浅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02):75-76.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Z].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晨晨(1997—),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