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2017-2018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题专题(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20:31: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台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半年及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一、实验,探究题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开来显示实验现象.

(1)若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只敲击了乙音叉,听到乙音叉发声同时也看到小球被 弹开,说明它也在振动发声,由此说明 .

(2)轻质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答: .

(3)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加热时间(min) 温度(℃)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 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 .(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 (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

4、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 的冰块进行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用了 分钟.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 . 5、布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利时,应按照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水的沸点为_______℃,出现这一结果的原闲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图甲为某同学“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时间/min 温度/℃ ? ? 12 96 13 14 15 97 98 98 16 17 18 ? 95 98 98 ? (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 .

(2)上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检查了实验数据,他认为表格中的95℃是错误的数据,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图象中,BC段表示的是冰的 过程.

7、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这时反射角也减小,使入射角

增大,反射角也增大,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2)、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A方向射出,这表明: 。

(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

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 ;

8、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_关系。

(4)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如图所示,小王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

(2)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 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实验中,当小王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5)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___ ___(上/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 )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D.以上均可

10、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填“上”或“下”)调整;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 的实像。

(4)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当烛焰向凸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它的焦距。

11、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 (只填字母序号).

⑵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7甲所示,此时应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选填“左”或“右”),若仍不能平衡,再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选填“左”或“右”).

⑶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

3

如图9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k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