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中考“光学”测试卷(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15:39: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4届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光学”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树荫下圆形光斑 B.海市蜃楼 C.露珠下的叶脉 D.水中“倒影” 2、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 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 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 像会成在光屏上 D. 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

3、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 )

A.照射情况不变 B.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 C.灯光离开路面 D.照射距离变短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5、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桥,桥孔看上去是圆形的.当水面上升时,看到桥孔的形状的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6、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实验,先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缩小的像,再把光屏与燃烧的蜡烛互换位置,结果应在光屏上( )

A.形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B.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形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D.不能成像

7、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 36㎝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右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 是( ) A.40㎝ B.30㎝ C.20㎝ D.10㎝ 二、填空题

8、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现象。

9、如果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只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透明的物体是蓝色的,是因为它只____________________。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产生一条彩色的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___________光组成的。

1

10、绵阳夜晚当涪江三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涪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三桥下涪江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________m;若涪江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___m。此时倒影的大小 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学校礼堂的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结构.目的是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声音的反射。礼堂的投影屏幕采用表面粗糙的材料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___,屏幕采用白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80mm,则胶卷与镜头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80m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为缩小、_____________ (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

13、下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______(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_________(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图中h=40 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_________cm。

14、2008年5月12日,在我省汶川县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给灾区 屏幕 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时震源的振动以横波和纵波 两种形式向外传播,两种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并不一样,首先到达 地面的是纵波,这时在震中的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横波传来, 又会感到左右摇摆,假设在本次地震纵波在地壳的浅层中以6km/s的 速度传播,横波以3.5km/s的速度传播,某个地震观侧站测得纵波到 达的时间是14时30分,横波到达的时间是14时31分40秒,则两波 到达的时间差__________s,该观测站距地震处约__________km。 三、画图题

15、一形状如图所示的玻璃块(横截面)AB面上镀有水银,一束从BC线经玻璃折射和反射后,垂直AC面射出,请根据射出的这条光线完成16、“猴子望月”的故事家喻户晓,小猴子看见水中月亮之后惊呼“月亮得众猴子争相捞月。如图所示,小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小猴子看见用点B表示,请你画出小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要求画出真实的

面上入射的光光路图。 掉水里了”,惹的水中月亮,位置(用点C

凸透镜 投影片 h 平面镜

表示),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四、实验题

17、(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i增大,这时∠r跟着增大,∠i总是_________∠r,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F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装置中,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纸在这个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2

(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科用玻璃镜来完成探究活动,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填“反光”或“透光”)的特点;

(2)右图是某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便于观好在___________(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某同学发现镜中出现了A蜡烛两个不重合的像,这是由于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的。为了保证实验效果,他们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填“平面镜”、“较薄的平板玻璃”或“较厚的平板玻璃”)(3)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板代替平面___________察,该实验最点燃蜡烛后,

纸张 做实验; 动,发现无法可能是:

的位置。他们

图甲 原放置

玻璃板处

图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平面镜替代玻璃板,上述实验 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将蜡烛A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它的像将向_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_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10)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承接到像,可能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4)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____像。 ____________(填一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5)调整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时,移动光屏,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__时,在光屏上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此时,若用书遮住半个凸透镜,像的大小有无变化?____________;像的明暗程度有无变化?若有,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烛焰距凸透镜5cm时,光屏上_____________,但从___________(光屏侧/蜡烛侧)透过凸透镜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像。当蜡烛逐渐消耗变短,若要使烛焰的像依然成在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像________移动或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_____________(选填“主光轴的上方”、 “主光轴的下方”或“主光轴上”)。如果小明把蜡烛放歪了,歪向左边,那么成的像会在光屏中心的________方。 六、综合能力题 20、(6分)2009年7月22日,数以千万的人们同时仰望苍穹,目睹了300年一遇的日全食.(如图所示)小君想到了一种简单可行的观看方法:找个脸盆,里面盛满水,再放

3

入一些墨汁,日食的时候,从脸盆里看太阳的倒影。

(1)日食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2)专家提醒,不能用肉眼直接观看,这是因为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 _______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__作用。

(3)从脸盆的水里看到太阳的倒影,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知识,在水里面放入一些墨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小君想到的方法,你还想到用什么方法来观看日全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8分)现在,一些大厦都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膜墙”)。这种外墙既能透射光线也能反射光线。(1)如下图所示三幅图中,哪幅图能真实反映太阳光线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的传播途径。答:_________(填选项中的字母)。

(2)题图

(2)(4分)小明同学路过某大厦楼前,从侧面往玻璃膜墙看去,发现该大厦前的旗杆在玻璃膜墙中的像有错位现象,如图所示。他经过分析,认为产生这种错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下两块之间镀膜玻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所造成的。请你利用简易器材,运用模拟的方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它,要求写出这个实验所需器材和简述实验过程。(由于试卷空间有限,请考生另附纸张作答.)

(3)玻璃膜墙会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请举一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届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光学”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A 2、B 3、B 4、C 5、B 6、B 7、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1)直线;(2)反射;(3)折射. 9、反射红光;透过蓝光;单色. 10、12;23;不变. 11、直线;太阳和地球;折射. 12、大于;倒立;实. 13、放大;倒立;改变光路(或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0. 14、100;840.[列方程求解] 三、画图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如下图所示. 16、如下图所示.

4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17、(每空1分,共7分) (1)等于(或填“=”);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光线;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a.呈现光路 b.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18、(每空1分,共15分) (1)透光.

(2)较黑暗;两个反射面上两次反射成像;较薄的平板玻璃. (3)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放置. (4)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5)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0.5),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0.5)(或答“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0.5),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0.5)”亦可).

(说明:不说处理过程,只答出像与位置关系不得分)

(6)选择方格纸更好。因为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答出更容易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亦可)

(7)不能;用平面镜不能确定虚像的位置(或答“玻璃板透光,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亦可) (8)靠近;不变. (9)不;转向自己.

(10)用灯光照亮跳棋.(用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同样给分) 19、(每空1分,共18分) (1)调节(或“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位于同一高度;使烛焰的像能够呈在光屏中央. (2)①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位于焦点处或在一倍焦距之内;③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任答两点即可) (3)10.

(4)倒立、放大的实;投影仪.

(5)等于20cm;倒立、等大的实;没有变化;有变化,像变暗了.

(6)看不到像;光屏侧;正立、放大的虚;下;上;主光轴的下方;右.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2小题,共14分) 20、(每空1分,共6分) (1)光的直线传播. (2)凸透镜;会聚.

(3)光的发射;吸收更多的光线,从而反射的光减小,不损伤眼睛,且背景较暗,使像更清晰. (4)用太阳滤镜来观察(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 21、(共8分) (1)C.(2分)

(2)器材:两块平面镜、一支铅笔(2分)

实验过程:将两块平面镜竖直错位放置,将铅笔跨放在两平面镜交界处,从侧面往平面镜看去,观察铅笔在镜内所成的像是否有错位现象.(2分)(其它方法合理亦可得分)

5

(3)会造成光污染.(1分,其他说法合理亦可得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