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3:28: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环境新闻报道现状
作者:璩卉慧 卢明芬 莫惘 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02期
【摘要】新世纪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媒体在环境新闻报道传播中功能作用的发挥及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度均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采取量化研究的方法,对第十六届至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梳理五届新闻奖中环境新闻报道获奖作品的件数、获奖作品中各类媒体的获奖比重、地域分布、获奖佳作的题材脉络及获奖作品的报道倾向,进而探究环境新闻报道的传媒环境、新闻奖获奖作品对传媒界在选择新闻报道题材、媒体在报道环境新闻中对体裁选择的倾向性等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 环境新闻报道
步入新世纪,面对发展中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政府已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了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作为信息流通平台的大众传媒在传播环境知识、环境理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推动着环境事业的发展。那么具体大众传媒的环境新闻报道在整个媒体生态环境中的比重多大,是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新闻作品是有力的探索研究文本。中国新闻奖是中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1991年至今已评选20届。笔者从第16届到第20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入手,试图通过研究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环境新闻报道的状况,分析探究环境新闻报道在业界的现状。
首先,对环境新闻报道做一界定。所谓“环境新闻”即是用新闻手段传播人们关心的种种环境信息,是变动着的环境事实与新闻的表达或传播方式的完美结合①。本文中对于环境类新闻作品界定为:主题围绕环境,主要以中国环境法中包含的各项环境保护、防治项目为标准,不含天体发现、考古等新闻作品,排除重心在强调经济社会生活中重点、热点问题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此类报道。
一、环境新闻报道获奖作品在新闻奖中的比重
新世纪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减少资源不合理消耗和环境污染,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我们从表一中可见,第16届到第20届这五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环境新闻报道的获奖作品比例平均比重为 7.7%,第17届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比重、篇幅都很大,但获奖作品集中在三等奖。而第16届,特等和一等奖作品中,没有环境新闻类报道作品获奖。在这五届新闻奖中,环境新闻类报道获奖比重从6.7%落脚到7.2%,而在2008年却跌至4.0%,所占比例高低起伏,呈下降趋势。②“中国新闻奖在此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特别奖的设立。特别奖,是在固定评奖等级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外,为了照顾某一项特别题材的作品而专门设立的,应该说,这恰恰反映了评奖委员会对某一类题材的倾向性照顾”而在这五届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中,环境新闻报道类的获奖作品没有一次获得过特等奖,排除业务素质原因,也间接反映出评委会对环境新闻报道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二、报道体裁
环境新闻报道获奖作品在体裁上主要以消息为主,继而是专题。通讯和系列报道紧随其后,评论、副刊、访谈有所涉及,漫画形式也出现了,如第18届一等奖作品,广州日报的《誓师大会》,巧妙运用夸张、幽默的漫画形式将铺张浪费的机关用车和倡导节约的标语形成对比,含蓄地提醒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键在行动。消息类获奖作品中,报纸媒体:8件作品,广播媒体:11件,电视媒体:20件。电视媒体对于消息体裁的把握还是很到位的,而报纸的消息类获奖作品就显得比较少。
专题报道中,广播媒体:7件作品,电视:4件,网络:3件。从第17届中国新闻奖开始,首次设立了网络评论和网络专题两个评选项目,网络新闻专栏也被纳入了专栏的评选范围。由以上获奖比例可见,专题报道领域,网络媒体有后起之势。从第19届新闻奖开始又增设了网络新闻访谈和新闻网页设计两个评选项目,网络媒体的实力和竞争强势正日益展现,其参与报道并分割新闻奖蛋糕的势头不可小觑。
系列报道中,报纸类:6件,广播:3件,电视:3件。系列报道还是报纸媒体的看家本领;评论:报纸媒体2件作品,广播3件,电视2件,在第16届和第17届新闻奖中并无评论类获奖作品。
总之,报纸在通讯和系列报道中处于强势地位,消息体裁上需要精进。广播和电视媒体在专题报道和直播形式的运用上成效显著,而异军突起的网络媒体在专题报道中的竞争力不容忽视。评论、漫画、广播和电视访谈及直播等报道体裁应给予重视。 三、媒体分布
媒体介质方面,获奖作品主要集中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由于2006年起才获得参赛资格,所占获奖比例不大,主要有大江网、中国广播网、东北网和经济日报网。其涉及的题材主要是网络专题和网络评论。报道的环境新闻主要关注:河流生态与碳关税等,如东北网《团结一心共度难关——黑龙江从容应对水污染》(16届三等奖),大江网的网络专题:《“生态文明”舞动鄱阳湖》(19届一等奖)和《呵护“中国清水”》鄱阳湖生态治理(17届二等奖);中国经济网的网络评论:《碳关税:绿色面具难掩贸易歧视灵魂》(20届三等奖)。网络媒体的5个获奖作品中主要以网络专题形式(4个)呈现,然后是网络评论。
而在报纸类媒体中,则主要以日报为主,41个报纸获奖作品中,24个来自日报,都市类和晚报类报纸相对较少,主要有《今晚报》、《长沙晚报》、《北京青年报》;还有周三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绿原报》和《西双版纳报》、周二报《西海农民报》及专业类报纸《中国消费者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的作品获奖,如通讯:《修正药业药材基地变墓地》和系列报道:《问诊“阳宗海污染事件”》。
电视类媒体中,西部媒体如新疆石河子电视台、兵团电视台获奖作品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同时还有来自中央电视台与地方电视台合作的获奖作品,如:中央电视台和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合作的电视消息:《山西在全国率先进行煤炭采矿权改革》(第17届二等奖)。 四、地区分布
统计五届获奖作品,其媒体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23件)、东北(14件)、青海、新疆等地。其中北京媒体获奖作品较多,报道题材涉及水资源、河流、气候、土地资源、防沙、节能减排、煤矿开发与生态、风景区生态等多个方面,其中河流水资源类报道获奖件数较多;东北和西部地区的获奖作品也比较多;而西藏及中部如安徽、河南、山西获奖作品则非常少。同时,从第16届到第20届,在出现过获奖作品的26个省市自治区内,5年中分别有17个、8个、11个、18个、16个省市没有出现获奖作品,二次获奖的几率平均较低。 五、报道题材
获奖作品的报道题材主题集中在河流水资源(22件)、节能减排(16件)、经济与生态发展和物种保护,其次是煤矿与生态、治沙和工业污染,对于气候、土地资源方面很少涉及。 环境污染防治主要包括大气、水、海洋、环境噪声、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获奖作品主要集中在水污染防治,大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也有所涉猎,如20届三等奖《沈阳日报》的消息报道:《康平“新鲜空气”首售10万美元》、18届三等奖作品《今晚报》系列报道《小小垃圾袋,环境大问题》,但是对于其他几方面资源的污染防治报道则没有足够重视。
在对土地、水、森林、草原、矿产和渔业资源等自然资源保护的报道上,获奖作品中对水资源的保护比较重视,如第18届二等奖《福建日报》的报纸通讯:《为了共同的母亲河——闽粤汀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见闻》、第19届二等奖,成都电视台的电视系列:《应对水危机》等22个关于河流、水资源保护的作品;森林、矿产资源保护的报道也有所涉及,而土地资源保护则只有4个作品,如第17届二等奖: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专题《给黑土搬家 留万顷良田》、常州日报的消息报道《常州创出“节约建设”新模式》,而对草原和渔业资源的保护的报道则忽略了。
作品中对生态环境和特殊区域环境保护的报道做的相对较好。对野生动植物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比较重视,作品涉及到对野象、斑海豹、麋鹿、毒蝎的保护,呼吁人类保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