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件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8 21:16: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塑胶件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一、 塑胶件

塑胶件设计时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对某些难以保证的地方,考虑到修模时 给模具加料难、去料易,可预先给塑料件保留一定的间隙。 常用塑料介绍

常用的塑料主要有ABS、AS、PC、PMMA、PS、HIPS、PP、POM 等,其 中常用的透明塑料有PC、PMMA、PS、AS。高档电子产品的外壳通常采用 ABS+PC;显示屏采用PC,如采用PMMA则需进行表面硬化处理。日常生活中 使用的中低档电子产品大多使用HIPS 和ABS 做外壳,HIPS因其有较好的抗老 化性能,逐步有取代ABS 的趋势。 常见表面处理介绍

表面处理有电镀、喷涂、丝印、移印。ABS、HIPS、PC 料都有较好的表面 处理效果。而PP料的表面处理性能较差,通常要做预处理工艺。近几年发展起 来的模内转印技术(IMD)、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IML)、魔术镜(HALF MIRROR)制造技术。 IMD与IML的区别及优势:

1. IMD膜片的基材多数为剥离性强的PET,而IML的膜片多数为PC. 2. IMD注塑时只是膜片上的油墨跟树脂接合,而IML是整个膜片履在树脂上 3. IMD是通过送膜机自动输送定位,IML是通过人工操作手工挂 1.1 外形设计

对于塑胶件,如外形设计错误,很可能造成模具报废,所以要特别小心。外

形设计要求产品外观美观、流畅,曲面过渡圆滑、自然,符合人体工程。 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大多数电子产品,外壳主要都是由上、下壳组成,理论上 上下壳的外形可以重合,但实际上由于模具的制造精度、注塑参数等因素影响, 造成上、下外形尺寸大小不一致,即面刮(面壳大于底壳)或底刮(底壳大于面 壳)。可接受面刮<0.15mm,可接受底刮<0.1mm。所以在无法保证零段差时,尽量 使产品:面壳>底壳。

一般来说,上壳因有较多的按键孔,成型缩水较大,所以缩水率选择较大, 一般选0.5%。

底壳成型缩水较小,所以缩水率选择较小,一般选0.4%。 即面壳缩水率一般比底壳大0.1% 1.2 装配设计

指有装配关系的!#_5$____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尺寸设计。主要注意间隙配合和公差的控 制。 1.2.1 止口

指的是上壳与下壳之间的嵌合。设计的名义尺寸应留0.05~0.1mm 的间隙, 嵌合面应有1.5~2°的斜度。端部设倒角或圆角以利装入。

上壳与下壳圆角的止口配合。应使配合内角的R 角偏大,以增大圆角之间 的间隙,预防圆角处的干涉。 1.2.2 扣位

主要是指上壳与下壳的扣位配合。在考虑扣位数量位置时,应从产品的总体 外形尺寸考虑,要求数量平均,位置均衡,设在转角处的扣位应尽量靠近转角, 确保转角处能更好的嵌合,从设计上预防转角处容易出现的离缝问题。

扣位设计应考虑预留间隙。

设计扣位时应考滤侧抽心有无足够的行程。 1.2.3 螺丝柱

一般采用自攻螺丝,直径为2~3mm。

对于不同的材料,螺丝孔尺寸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比较软、韧性较好的材料d 值小,较脆的材料所选d 值要大一点。 1.3 结构设计

在基本厚度的设计上,不宜过薄,否则外客强度不足,容易导致变、断裂等 问题的出现,过厚则浪费材料,影响注塑生产。一般外壳壁厚控制在1~2mm。 外壳整体厚度应平均过度,不得存在厚度差异变化大的结构,否则容易导致外观 缩水,特别是在筋位底部和螺丝柱位。 为预防缩水,筋位厚度控制在0.6~1.2mm。 1.3.1 面壳

键孔的设计。键孔的碰穿方式有三种选择。

A 方式利于模具的制作,但碰穿处的利边容易导致卡键;B 方式则避免了卡键问题,但当碰 穿偏心时则键孔变小,产生利边。C方式增加了按键的倒入斜脚,同时保存了碰穿偏心的余 量,有效的防止了问题的出现,现一般采用B 或C。 1.3.2 按键设计

间隙:按键设计时要注意按键与面壳键孔的间隙,一般来说,如果按键采用 硅胶按键,则按键与面壳键孔的间隙为0.2~0.3mm。如果按键采用悬臂梁,则要 考虑预留按动时偏摆的间隙。如按键表面需要处理则要考虑各种表面处理对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