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3 15:50: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学士学位考试大纲

参考教材

1、余文森,刘家访,洪明主编:《现代课程论基础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余文森,刘家访,洪明主编:《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考试要点

说明:本大纲在考试要点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

力层次呈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

识记: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现代课程论基础教程》

第一章 课程内涵

1、识记课程论诞生的标志:博比特及其代表作《课程》 2、识记泰勒课程论思想的实践基础:“八年研究” 3、理解“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4、理解“课程是知识”与“课程是经验”

5、理解“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与“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 6、理解古德莱德对课程五个层次的划分

7、理解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认识的几种观点 第二章 课程目标

1、识记课程目标取向的划分:舒伯特及其四种课程目标取向的划分 2、理解课程目标四种基本取向的基本内容 3、理解课程目标四种基本取向的关系与利弊 4、理解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5、理解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

6、理解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思路与环节 7、理解我国传统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课程标准

1、识记课程标准的含义

2、理解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 3、理解课程标准编制涉及的主要问题 4、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5、理解新课改背景下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与框架 6、理解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意义 第四章 课程结构(一)

1、识记按不同标准划分的课程类型 2、识记学科课程、经验课程的含义

3、理解学科课程、经验课程的优缺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识记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的含义

5、理解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的优缺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识记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含义

7、理解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优缺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识记校本课程的含义

9、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

10、识记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含义

11、理解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识记预设课程、生成课程的含义

13、理解预设课程、生成课程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4、理解课程结构的性质 15、理解课程结构的呈现形式

16、理解课程结构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17、理解确定课程结构的程序 18、理解课程结构的功能 第五章 课程结构(二)

1、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要点

2、理解新课程培养目标与新课改目标

3、应用: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与结构 4、理解义务教育课程结构的特征

5、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 6、应用:分析普通高中课程的三个层次构成 第六章 课程资源

1、理解课程资源的特点 2、理解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

3、识记按不同标准划分的课程资源的类型 4、理解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5、理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6、理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7、应用:运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为一所学校分析设计课程资源开发 第七章 课程实施

1、理解关于课程实施本质的两种观点 2、理解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 3、理解课程实施研究的意义 4、理解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5、理解课程实施的三种策略 6、理解课程实施的四种模式

7、理解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与优势 8、理解影响我国新课程实施的因素 9、理解完善新课程实施的若干对策 第八章 课程评价

1、识记课程评价的含义 2、理解课程评价的对象 3、理解课程评价的功能 4、理解课程评价的方法

5、识记按不同标准划分的课程评价的类型 6、识记相对评价、绝对评价的含义

7、识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含义 8、理解新课程评价观的基本要点 第九章 课程管理

1、理解课程管理的内容 2、理解课程管理的意义

3、理解三种典型的课程行政管理模式 4、理解四种学校课程管理模式

5、应用:联系实际说明校本课程管理的程序 6、应用:联系实际说明学校课程领导的职能 第十章 课程变革

1、理解课程变革的影响因素

2、理解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3、理解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4、理解我国课程改革的意义

二、《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

第一章 教学意义

1、理解教学价值的基本特性 2、理解教学的意义 第二章 教学主体 1、理解教师的角色

2、理解学生的基本属性

3、识记师生交往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属性 4、理解师生教与学关系的基本内容 5、理解建立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策略 6、理解形成积极师生情感关系的策略 第三章 教学目标

1、理解历史上存在的几种教学目的论 2、理解教学目标的功能

3、理解布卢姆等人教学目标分类的三大领域及其基本内容 4、应用:运用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制定教学目标 5、理解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基本内容 6、理解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 7、理解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8、应用:运用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与方法设计教学目标 9、理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10、理解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教学规律与原则

1、理解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异同 2、理解教学相长性规律的内涵 3、理解教学相长性规律的原则要求 4、理解教学发展性规律的内涵 5、理解教学发展性规律的原则要求 6、理解教学教育性规律的内涵 7、理解教学教育性规律的原则要求 第五章 教学内容

1、识记教学内容的含义

2、理解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3、理解教学内容组织的几对基本关系 4、理解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基本环节 5、识记教科书的含义

6、理解教科书编写的基本要求

7、理解“教教科书”与“用教科书教”的区别 8、理解“用教科书教”的适度空间 第六章 教学组织形式

1、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 2、理解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类型

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4、识记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5、理解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6、识记课的类型和结构

7、理解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8、理解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动态

9、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及其基本内容 第七章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