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人力资源考研405分经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22:12: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大人力资源考研405分经验.txt懂得放手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幸福!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生活是灯,工作是油,若要灯亮,就要加油!相爱时,飞到天边都觉得踏实,因为有你的牵挂;分手后,坐在家里都觉得失重,因为没有了方向。人大人力资源考研经验(推荐)

转载:08人大劳人院HRM跨专业405分专业课经验分享

我属于跨校跨专业跨地区考研,本科计算机专业而且06年毕业,考研时已经工作了一年多,07年7月份辞职,然后买书、买专业资料、收拾家当....正式复习应该是07年8月份了,能取得总分405,尤其是专业课133的成绩,实在超出自己的期望。所以我想我的经验对大家还是有价值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若用系统论的思想去考虑,或许就不会挂一漏万,无的放矢。

一、考,还是不考,这是个问题

这也是无数前辈提到过的老问题:你为什么考研?

这个问题看似与考研复习无关,事实上关系重大。我们且不说那么多学子为考研而考研,毕业即失业;只说如果没有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那么,在复习最艰苦的日子里,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我当时用了两分钟的时间决定要考研,接着准备辞职。没有犹豫,之后复习的日子里也从未后悔。或许是厌倦了IT(我毕业后在IT行业工作),自己离开的义无反顾,正处在迷茫阶段。但就在那两分钟之前,还从来没想过考研。或许有些莽撞,我倒宁愿称之为灵光一现,呵呵。

言归正传,当时考研基于这样几个理由:

1.我在工作期间遇到了一些问题,都与HR相关,因此对HR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基于兴趣查了很多网上的资料,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我很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3.上班之后发现自己的理论功底实在太薄,而且经常加班没有时间学习,很想回学校继续深造

4.最后一点就比较现实了,想拿个名校的硕士学位,毕竟本科在北京还是太低了,呵呵

我想,正是因为我想明白了为什么要考研,所以在复习最艰苦的时候,都没有退缩的念头,而且自己在近半年的复习当中,几乎一直处于心理学中所谓的巅峰状态,没有心理厌倦期,这让我考过研的朋友都非常惊讶。所以,考研,给个理由先

下面就是具体学习上的准备了 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我想,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你所报考专业的情况,比如历年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复试分数线等等,顺便说一下,人大的复试线跟劳人院HRM专业的复试线不一定一样,例如06年人大复试线总分355,而劳人院HRM复试线总分为370,故校方的线只是最低标准,劳人院HRM是人大最热的专业之一,就业情况也是相当的好。这些信息应该都提前打听清楚,毕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其次,应该有专门的复习计划。这个计划要包括:考试要求,个人差距分析,复习资料,复习方法,复习阶段安排,每一个阶段应该达到的成果等等。我复习之前准备齐了所有的复习资料,并收集了很多高分文科考生的复习方法(因为我一直读理工科,从来没正式学习过文

科,呵呵),做了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被人大的师兄称为perfect,呵呵。下面分开来说。

先说考试要求。我的优势在于数学,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数学135以上,专业课110以上,英语和政治两门考150,这样总分也有395,最终结果也表明,我的估计还是很准确的,而且专业课考得出乎意料得好。如果专业课给自己定到110,那么你可以在看到历年真题时,参照真题的题型、分值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定分数,比如名词解释应该拿多少分,简答多少分,论述多少分等等。

第二,个人差距分析。这个大家的情况都不一样,就说我自己吧,我从来没学过文科,复习的时候倒是不怕背东西,最为难的就是我不知道文科的答案长什么样,呵呵。比如一开始答名词解释,我一句话就答完了,可朋友说这么答就over了。当时极想买一份真题的答案,一直找不到,于是我为各题型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答题模板。偶然的机会得到了真题答案,跟自己的模板对比,呵呵,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当然,文科的同学不用跟我一样费那么大力气了。

第三,复习资料。专业课不像公共课,除了指定教材,没有公开出版的资料,也没有辅导班,所以收集资料就看自己的了。必要的资料包括:

1.指定参考书共4本:(2010年已经改革,不能按照此书目准备) 绩效管理 付亚和、许玉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初试与复试 薪酬管理原理 文跃然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初试与复试

组织行为学 [美]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初试与复试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彭剑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初试与复试

书上的东西一定要烂熟于心,保证考试的时候书上的东西决不能出错

2、笔记 对于外校考生,尤其是跨专业考生,专业课笔记尤为重要。可以说,笔记是对指定参考书最好的补充。如果可能,一定要把这个拿到手。

具体复习的时候,应先复习书本,后复习笔记,再结合笔记来充实参考书...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烂熟于心。

3、真题:真题是最最最...重要的。对于真题,应不满足于做对看会。而是应该去分析,分析其中的出题规律。万事万物,必有规律可循,试题也不例外。因此要尽量去弄到更多的试题,最好有五年以上的(我当时拿到了近10年的真题)。经过严密的分析,让这个规律浮出水面。

引用网上一位师兄分析的以下四大规律: 1)五年之内,论述题一般不会重复;

2)简答题三年之内不会重复,三年之外很有可能重复;

3)名词解释题三年之外必有重复,有些更是经常考到,成为常考点; 4)密切关注常考点和不考点(五年之内没有考过的点),这两个点都极可能是下次考试的重点。 第四,复习方法:复习方法按复习阶段和复习任务不同,比如第一遍复习主要任务就是整理出笔记并整理知识网络图及考点分布图,这时就需要从宏观角度去把握,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完备的知识网络。而第二阶段就是要熟记了,此时就要有一些记忆方法,比如,网络式复习、提高“回头率”、空想法、树形图、做笔记、录音、自测题、专题法等。

第五,复习阶段:我参考了一些高分考生的做法,把复习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真题指导,了解重点,第二轮:总结重点,厚书变薄,第三轮:巩固重点,扩大范围,由薄变厚,第四轮:考前模拟,调整心态。实践证明,这种阶段划分是比较科学的,而我的复习也基本按照这一计划进行的。

综上,在你开始复习之前,最好做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胸中有丘壑,才不至于心里没底。

两个其他问题:

1.关注该专业动态,不能闭门造车。比如去年10月份我在网上找东西时突然发现07年HRM部分两道答题居然全部来自当年几位老师的演讲稿,这就是35分哪,如果事先不知道,后果可想而知。从此我对老师的论文、格外关注,并拜托人大的师兄提供信息。 关注专业动态的方法:

1)订制google快讯,关键字可以是“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老师名字”等等

2)多看老师论文,尤其是近几年的论文,对于导师论文,一定要在复习专业课的基础上细心研读。

3)不推荐直接找老师,老师们都很忙,况且也要避嫌,最有效的方法其实是请教老师的研究生

2.关于时间:一个师弟问时间不够怎么办,我说其实节省时间的方法很多。比如,当时专业课要背很多东西,而我复习任务又很重,于是我把要背的东西按照答题的标准答案整理在电脑上,打印出来(这样比看书的心理压力要小一些,呵呵),然后把它们用mp3录下来,利用一些边边角角的时间听,比如睡不着时,走路时,学数学累了时...这样不费很多力气几天就复习了一遍,而且不用拿出专门的时间来背(专门背书很痛苦,我看到冬天教学楼楼梯里那么多人大声背书,汗...我从没那么刻苦过) 3.给自己出自测题:因为没有模拟题买的,所以靠自己了。11月底开始自己给自己出模拟题,按照自己对重点分布、命题规律的理解,编了大概10多套,题型和题量都和真题一样,然后每天做一套,后来证明这个做法非常有效,考到的基础知识都在我的自测题里,呵呵。

半年中,我按照自己既定的计划复习,并随时根据具体情况改动。当坐在考场里打开试卷,发现所有的基础知识都在我掌握,而论述题也不完全出所料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我赢了。 对于人大,不要听信黑箱操作的谣言,就我自己的感觉,人大还是相当公平的。

以上只是一家之谈,给大家提供一个分析的思路,供大家参考。希望朋友们都能自

己来总结,来分析,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解性记忆的过程。考研成功与否,取决于实力和一点点运气。我想,尽人事,听天命,仅此而已。做我们自己能做的,其余不可控的事情

交给未知的命运。想起自己当初备考时的迷茫、无助,我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

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