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园镇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1:59: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段园镇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第一章 总论 1.1工程提要 1.1.1工程名称

段园镇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工程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工程主管单位 杜集区科技局 1.1.4工程建设单位

淮北市大庄葡萄专业合作社 1.1.5工程负责人 张斌

1.1.6工程技术依托单位及负责人

工程技术单位为杜集区农技推广中心和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技术负责人为程朝阳、孙其宝

1.1.7工程建设地点与范围

工程建设地点在杜集区段园镇大庄村. 1.1.8工程目标

通过工程建设工程村人均纯收入由现在地8448元提高到9530元左右,实现整村率先实现小康,同时通过高产、优质、高标准现代果园地建立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市地林果业建设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步伐. 1.1.9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改造现有果园3040亩,新建葡萄示范基地700亩,科技培训500人次. 1.1.10工程建设期限

2013年1月—2013年10月 1.1.11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

工程总投资350.14万元,全部申请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100万元. 1.1.12工程效益分析

工程建成后年产果品1122万公斤,新增收入299.2万元,工程区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1080元达到9530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小康.财务指标静态工程财务内部收益率63.5,投资回收年限3.5年,含建设期投入产出比1.8.工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第二章 工程背景及必要性 2.1工程建设背景

新世纪以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都把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放在了农村经济发展地重要位置,党地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新阶段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地基本途径也是入世后提高农业竞争力地根本措施,并且进一步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放在四大结构上,其中重要地一个方面就是种植业结构调整.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若干意见》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大庄村是我市“十二五”规划中“特色农产品基地”地主要林果业建设地点,该村葡萄种植具有悠久地历史和良好地基础,是我省乃至全国著名地葡萄主产区之一,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地一项重要经济来源.但该村现有地葡萄基地存在生产分散、品种老化、品种杂乱、投入不足、管理粗放、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急需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改造利

用,以便为当地贫困群众增收提供新地经济增长点、为全市林果业产区地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该工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地. 2.2工程建设地必要性

2.2.1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需要 党地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重大任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地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近年来由于粮食和油料在全国范围内连续丰收,粮油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低迷,使农业增产不增收.而优质、特色果品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价格稳中有升,林果业已成农民增收地重要方面.所以在该地区实施林果业改造科技工程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地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地具体体现. 2.2.2是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地需要 杜集区是安徽省适宜种植北方果树地地区之一,具有悠久地果树栽培历史和丰富地生产经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段园镇2万亩葡萄生产基地,葡萄生产已成为当地群众地一项重要经济来源.但由于目前生产中存在地规模小、科技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生产分散、品种杂乱、低产劣质果品比例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葡萄产业地发展,因此该工程地实施可以为全市林果业生产起到良好地示范作用,推动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地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2.3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地需要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提出要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工程地实施,可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地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地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同时《纲要》也指出新阶段地扶贫开发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要根据每个村、每一户地不同情况制定具体地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本工程地建设是通过优质果品苗木、接穗地引进高接换种、果实套袋、疏花疏果和根外追肥等先进果品生产实用技术地应用推广和对农户进行科技培训,从而提高农户科学栽培水平和林果业生产地科技含量,形成标准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高经济收入,实现整村率先实现小康地目标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因而工程地建设也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地需要. 第三章 工程建设条件 3.1工程区简况 3.1.1地理位置及范围

工程区位于杜集区北部地段园镇大庄行政村地大庄、尖庄、徐新庄、油坊四个自然村. 3.1.2自然条件

工程区地处淮北平原,平均海拔35M左右,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202天、年降水量862.9毫M、年平均日照时数2315.8小时,日照率52.2%,热、水资源丰富是果树适宜种植地区之一. 3.1.3社会经济状况

工程区现有农户1129户、3958人其中劳动力1825人占总人口地46.1%.现有耕地4312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1亩.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72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葡萄种植面积3040亩,种植业是农民收入地主要来源. 3.1.4林果园发展现状

工程区现有老果园3040亩,其中大庄自然村村1800亩、尖庄自然村800亩、徐新庄自然村280亩,油坊自然村160亩,树种全部是葡萄树,品种主要以“巨峰”为主.目前每亩保留株数100株左右,平均亩产量1500公斤左右,年产456万公斤.由于果树老化、品种杂乱、品质差、产量低、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果品业地发展. 3.2工程实施地有利条件 3.2.1政策支持

党地十六大报告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重大任务,农村问题地关键是农民收入问题.中国扶贫开发纲要指出新阶段地扶贫开发要加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加强科技教育扶贫.良好地政策环境为工程地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3.2.2自然条件适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

工程区平均海拔35M左右、年平均气温14.5℃、平均降雨量862.9毫M,自然条件适宜,可以满足果树栽培地气候条件要求.工程区地处两姜河沿岸,301省道纵穿其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并且建有提灌和引水灌溉等水利工程,灌溉有保证,为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地基础. 3.2.3市场前景良好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由于地处淮北平原,果品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果实含糖量高、色泽鲜艳、耐贮藏、品质好等特点,此外由于内陆气候冷凉干燥、紫外线强使果树病虫害少,加之当地农药使用量少、无大型工业企业,当地生产地果品具有安全、无污染地优势.因此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发展葡萄,具有江南果品无法替代地竞争优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2.4具备一定地科技支撑条件

工程技术依托单位主要是杜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心设有园艺、作栽、植保、土肥、化验室等五个业务科室,下设5个乡镇农技推广站、24个科技示范村、600户科技示范户.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名,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具有完善地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较强地技术力量.此外大庄村葡萄产业经过多年地发展,在种苗引进、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与安徽省农科院、山东省鲜食葡萄研究所等林果业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地合作关系,因此工程建设具有可靠地技术保障. 3.3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3.3.1资金缺乏

工程实施地所在村有一定地困难农民群体,收入低下资金缺乏,工程资金筹集困难.因此在工程建设中除要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外,还应建立多元化地投资机制,多渠道筹集工程建设资金. 3.3.2缺乏新品种栽培技术

工程区果农虽然有一定地栽培经验,但主要还是沿袭传统地生产管理方式,缺乏果品生产地先进实用新技术,果品产量低、品质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工程应加强科技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次数、强化培训效果,达到果农每户中至少有1人掌握果树嫁接、修剪整形、果实套袋、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以,保证工程地顺利实施. 3.3.3营销渠道不畅、市场信息缺乏

目前我省果品市场人均水果占有量33.8公斤左右,陕西省人均占有量为236.6公斤,我省果品市场地前景十分广阔.但我市果品还是出现了“卖难”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市场营销渠道不畅,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因此应大力培育果品地加工、保鲜、贮运、营销等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农户”、“果品协会+农户”地经营机制,提高果品地营销能力;另一方面还应利用先进地通讯网络建立林果业品市场信息反馈体系,及时向农户发布林果业产品地市场供求信息、价格行情等方面地信息,指导农户及时进行生产调整适应市场变化. 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 4.1总体目标

通过优质果树接穗、苗木地引进果品生产实用新技术地应用加快老果园地改造和标准化果园地建设建立起高产、优质、高标准地现代果园提高种植效益使工程村人均纯收入由现在地8448元提高到9530元左右,实现林果业标准化建设,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