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 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地理试题(精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7:30: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台州市 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地 理 2020.0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稀土是促进芯片、集成电路、飞机发动机、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发展的关键金属原料。 我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但 2018 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进口国。这一年我国稀土产量和稀土冶炼分离量分别占世界 62 和 86 。完成 1-2 题。 1.稀土属于

①矿产资源 ②土地资源 ③可再生资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④非可再生资源 D.②④

2.从出口大国到同时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和进口国,说明我国近年来 A.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不断上升 B.对稀土资源的依赖性减小 C.进入综合利用自然资源阶段 D.重视发展稀土的加工技术 1.B 2.D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稀土资讯为载体,考查自然资源分类及基本属性、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

第1题,稀土不是土,是“是促进芯片、集成电路、飞机发动机、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发展的关键金属原料”,核心关键词是“金属”。故按照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稀土属于矿产资源,按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稀土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答案选B。

第2题,我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但2018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进口国。这里没有体现“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不断上升”信息,同时也没有看出“对稀土资源的依赖性减小”,但2018年我国稀土产量和稀土冶炼分离量分别占世界62%和86%,告知了我们加工能力超过本国产量,意味着近年来我国重视发展稀土的加工技术。答案选D。

下图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分布示意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完成 3-4 题。

3.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依次对应图中 曲线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4.③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南半球明显大于北半球,主要原因是 A.阴雨天的日数比较多 B.全年日照时数比较长 C.冰雪覆盖面积比较广 D.下垫面上植被比较少 3.D 4.C

1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对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以及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的理解程度。 【解析】

第3题,图示信息表示不同纬度的太阳辐射量差异。①曲线在中低纬度数值明显高于另外两条曲线,呈现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规律,且南极附近的数值低于北极附近,故判断①曲线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③曲线整体数值偏低,且在两极附近明显增高,同时南极附近明显大于北极附近,结合冰雪表面的反射率可判断③曲线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②曲线整体变化差异较小,且在南北纬30°附近均出现较低值,可判断其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答案选D。

第4题,“③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南半球明显大于北半球”这一题干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该曲线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进一步印证了第3题的答案。同时,结合两极地区均属于极地高气压控制下的区域,以冷干为主要特征,全年日照时数相近,其中南极大陆上冰雪覆盖面积大,北极附近为广阔的海洋,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低。答案选C。

雨崩村位于滇西北的云岭乡,海拔 3100 多米,境内基本无公路,仅有一条驿道与外界相通。目前雨崩已经成为徒步者的天堂,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冬之际,但不建议露营。完成 5-6 题。 5.导致雨崩村难以修建公路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地质

6.不建议徒步者在雨崩村露营的天气原因主要是

A.昼夜温差大 B.大风频繁 C.暴雨多发 D.日照强烈 5.B 6.A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位于滇西北云岭乡雨崩村的相关信息为载体,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以及地形对天气特征的影响。 【解析】

第5题,材料指出雨崩村位于滇西北的云岭乡,海拔3100多米,境内基本无公路,仅有一条驿道与外界相通,目前雨崩已经成为徒步者的天堂。结合位置、海拔和无公路的主要信息,可以判断制约该村难以修建公路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本题的干扰点是“雨崩”(藏语的意思是“经书”)。答案选B。

第6题,海拔3100多米,徒步者的天堂,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冬之际,但不建议露营。从这些信息链中可以排除暴雨多发和日照强烈,而大风频繁不适宜徒步行走,故高海拔山区的昼夜温差大,叠加秋冬季节的时间范围,预示着晚上的温度可能会很低,不适宜游客露营。答案选A。

我国某地区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 10-15 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图 1),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图 2 为 4 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示意图。完成 7-8 题。

2

7.这一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干旱地区

B.湿润地区 C.炎热地区 D.高寒地区

8.从水循环的环节看,砂石覆盖层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蒸发、增加下渗 B.增加蒸发、减少下渗 C.减少蒸发、减少下渗 D.增加蒸发、增加下渗 7.A 8.A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砂田景观图和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示意图位载体,考查对我国主要区域特征、水循环主要环节等知识点的理解。 【解析】

第7题,对比该区域在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差异,结合景观图,可知该区域地表以下0-10cm范围内裸田含水量尤为稀少,故该区域地处干旱地区。答案选A。

第8题,在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示意图中,发现地表以下10-40cm范围内,砂田的含水量均高于裸田,其中10-20cm范围内砂田的含水量明显高于裸田。砂石的作用一是阻隔土壤直接暴露于阳光和水分蒸发流失,二是阻碍地表径流从而增加下渗。所以,从水循环的蒸发和下渗环节看,砂石覆盖层的主要作用减少蒸发、增加下渗。答案选A。

地处赤道的肯尼亚山是东非大裂谷最大的死火山,下图为肯尼亚山植被垂直分布图。完成 9-10 题。

9.肯尼亚山东南坡降水明显异于西北坡,起决定作用的大气环流是 A.西南季风 A.①③

B.东北季风 C.东南信风 D.东北信风

10.以森林景观为主的区域有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C 10.C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