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7:35: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验三

PN序列光纤传输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N序列光纤传输系统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

1、 主控&信号源模块、25号模块 各一块 2、 双踪示波器 一台 3、 FC型光纤跳线、连接线 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PN序列光纤传输系统实验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本实验是了解和验证数字序列光纤传输系统的原理。由主控信号源模块提供输入信号PN序列,PN序列经过光发射机完成电光转换,送入到光纤媒介中传输,最后通过光接收机完成光电转换以及门限判决,恢复出原始码元信号。

注:由于实验设备配置模块情况不同,光收发模块的波长类型有所不同,比如1310nm、1550nm等,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实验步骤

1、关闭系统电源,用光纤跳线连接25号光收发模块的光发和光收,并将25号光收发模块的功能选择开关S1打到“光接收机”。

2、将信号源&主控模块的数字信号PN15连接到25号光收发模块的数字信号输入端TH2。 3、把25号光收发模块的光发模式选择S3设置为“数字”。

4、将25号光收发模块中的光发模块的J1第一位拨“ON”(数字光调制的通状态),第二位拨“OFF”(自动光功率控制补偿电流的断状态),将W5(接收灵敏度的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时输出信号减小)顺时针旋到最大。

5、将输出光功率旋钮W4顺时针旋转到最大。

6、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及各模块电源开关。在主控模块中设置实验参数主菜单【光纤通信】→【PN序列光纤传输系统】。用示波器观测25号光收发模块的数字输入TH2和数字输出端TH3,比较二者码元情况,适当调节25号光收发模块W6(调节电平判决电路的门限电压)及W5,使两路波形相同。

五.实验记录及结果分析

示波器波形

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次实验的原理就是由主控信号源模块提供输入信号PN序列,PN序列经过光发射机完成电光转换,送入到光纤媒介中传输,最后通过光接收机完成光电转换以及门限判决,恢复出原始码元信号。

第一个波形为信源输入的PN序列,第二个波形为输入信号PN序列,经过光发射机完成电光转换,送入到光纤媒介中传输,最后通过光接收机完成电光转换以及门限判决,恢复出的原始码元信号,基本实现了无失真传输。

本次实验学习了PN序列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知识,主要学习了PN序列的特点和PN序

列的产生,了解了PN是一种伪随机码,本次是采用长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作为伪随机序列。

实验四

CMI码编译码及其光纤传输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CMI编译码原理和用途。 2、了解CMI编译码光纤传输系统的相关原理。

二、实验器材

1、 主控&信号源模块、2、8、25号模块 各一块 2、 双踪示波器 一台 3、 FC型光纤跳线、连接线 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实验原理框图

2、实验原理说明

和数字电缆通信一样,通常在数字光纤通信的传输通道中,一般不直接传输终端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而是经过码型变换电路,使之变换成为更适合传输通道的线路码型。在数字电缆通信中, 电缆中传输的线路码型通常为三电平的“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即HDB3码,它

是一种传号以正负极性交替发送的码型。在数字光纤通信中由于光源不可能发射负的光脉冲,因而不能采用HDB3码,只能采用“0”“1”二电平码。但简单的二电平码的直流基线会随着信息流中“0”“1”的不同的组合情况而随机起伏,而直流基线的起伏对接收端判决不利,因此需要进行线路编码以适应光纤线路传输的要求。

线路编码还有另外两个作用:一是消除随机数字码流中的长连“0”和长连“1”码,以便于接收端时钟的提取。二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编码后,也便于在运行中进行误码监测,以及在中继器上进行误码遥测。

本实验CMI编码中,码字“0”由“01”表示,码字“1”由“00”、“11”交替表示。 其变换规则如表所示:

CMI码 输入码字 模式1 0 1 01 00 模式2 01 11 CMI码型变换规则

CMI(Coded Mark Inversion)码是典型的字母型平衡码之一。CMI在ITU-T 建议中被规定为s(PDH的四次群)和s(SDH的STM-1)的物理/电气界面的码型。CMI由于结构均匀,传输性能好,可以用游动数字和的方法监测误码,因此误码监测性能好。由于它是一种电接口码型,因此有不少s的光纤数字传输系统采用CMI码作为光线路码型。除了上述优点外,它不需要重新变换,就可以直接用四次群复接设备送来的CMI码的电信号去调制光源器件,在接收端把再生还原的CMI码的电信号直接送给四次群复用设备,而无须电接口和线路码型变换/反变换电路。其缺点是码速提高太大,并且传送辅助信息的性能较差。

四、实验步骤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 目的端口 连线说明 信号源:PN15 信号源:CLK 模块8:TH6(编码输出) 模块8:TH3(编码输入-数据) 基带信号输入 模块8:TH4(编码输入-时钟) 提供编码位时钟 模块25:TH2(数字输入) 信号光纤传输输入 信号送入译码单元 模块25:TH3(数字输出) 模块8:TH10(译码输入) 2、用光纤跳线连接光收发模块的光发和光收,并将光收发模块的功能选择开关S1打到“光接收机”。

3、把光收发模块的S3设置为“数字”。

4、将1310nm光发模块的J1第一位拨“ON”(数字光调制的通状态),第二位拨“OFF”(APC自动光功率控制补偿电流的断状态),将25号光收发模块的W5(接收灵敏度的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时输出信号减小)顺时针旋到最大。

5、将输出光功率旋钮W4顺时针旋转到最大。

6、开电(打开主控&信号源模块、2、8、25号各模块电源),设置主菜单【光纤通信】→【CMI编译码及光纤通信系统】。用示波器观测信号源模块的PN15与8号模块的TH13波形,观测8号模块的TH3与8号模块的TH6波形,观测25号模块的TH2与25号模块的TH3波形,观测8号模块的TH10与8号模块的TH13波形,比较PN序列编解码过程各段前后的波形有何变化。

五.实验记录及结果分析 解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