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溪县第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 动能和势能学案(一)(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2:25: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动能和势能

【学习目标】1.能说出功和能的关系 2.能知道动能的概念

3.通过探究,能得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学法指导】

1.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物体具有动能也叫具有机械能。

【温故导入】

1.力学里的功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积。

2.伽利略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快、慢)。观察到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 【新知导学】 一、能量

阅读课本P67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_______,简称______,能量的单位与 单位相同,也是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

2.一个物体 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物体对外做功越多,这个物体消耗的能量越多。 二、动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 。 举例: 、 、 等都具有动能。 2.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认真阅读课本P67-68页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⑤.按图11-3-1示装置进行实验

同一物体在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滚下,至水平表面的初始速度不同;越高,初始速度越____。

次 序 1 2 3

小车在斜面的高度 h/m 物块被撞移动的距离s/m 1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一定,_______________越大,物体动能________。 请你设计一个表格——探究物体速度一定,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在下方空白处)

⑥.概括实验得出的结论:

⑦.讨论课本P68页“想想议议”: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为什么骑车速度不要太快?

【巩固新知】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体没有做功,我们说它不具有能量。 B.一个具有能量的物体,它一定在做功。

C.一个具有能量的物体,它可能在做功,也可能没做功。 D.一个物体正在做功,它具有的能量一定增大。 2.关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B. 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C. 速度和质量都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D. 动能是运动物体本身的性质,与质量、速度无关 3.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高山上静止的石头不具有能

B. 物体已做的功越多,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

C. 只要物体能够做功,说明物体具有能 D. 只有正在做功的物体才具有能

4.据报道,一辆横穿铁路的拖拉机,因故障而停在铁道上,此时远处驶来一列火车,尽管司机及时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缓慢驶进的列车还是将拖拉机撞飞了,这是因为火车的 A.动能很大

【达标检测】

1.判断以下物体动能的变化(增大、不变、减小) 1)行驶的汽车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动能________。 2)汽车起步的的过程中,汽车的动能________。 3)自行车不踩脚踏板下坡,自行车的动能_______。 4)列车进站过程中,列车的动能___________。

5)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飞机,空投一些物质后,它的动能______。

2.如图12-3-1甲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乙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两个实验都要控制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这是为了保证物体到达水平面开始端的 相同,在下滑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下表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数据.

B.速度很大

C.势能很大 D.功率很大

毛巾 棉布 木板

甲 图

乙 图

2

图11-3-1

物体 牛 中学生 质量m(kg) 约600 约50 速度v(m/s) 约0.5 约6 动能E(J) 约75 约900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_____,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m和运动速度v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11-3-2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和运动速度v的关系。 甲、乙两组实验中:

(1)甲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目的是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

(2)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