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 (参考答案)Word 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5 23:26: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大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生物化学》课程作业

第一章至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一级结构: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包括二硫键的位置。

2、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3、DNA的解链温度(Tm):DNA的变性发生在一定范围内,这个温度范围的中点称为溶解温度,用(Tm)表示。

4、模体:模体(motif)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或作为一个独立结构域一部分的相邻的二级结构的聚合体,它一般被称为功能模体(functional motif)或结构模体(structural motif),相当于超二级结构(

5、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6、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其中一些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称作酶的必需基团。。这些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和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二、简答题

1、简述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及其结构特点。

蛋白质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of protein)指蛋白质多肽链本身的折叠和盘绕的方式。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常见的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氢键是稳定二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

蛋白质在形成立体结构时,其多肽链部分首先折叠成α-型螺旋(α-helix)和β-型(β-sheet)结构,并由此进一步可折叠成球形。此时,将α螺旋和β型结

1

构称为二级结构。在蛋白质以外,例如在tRNA有三叶草叶型结构,也可称为二级结构

2、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有两条DNA单链,反向平行,一段由3’端开始,一段由5‘端开始,螺旋成双链结构。

外部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构成的,内部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碱基之间是由氢键连接,脱氧核苷酸之间由磷酸二脂键链接。

3、简述酶反应特点。

一、酶促反应具有极高的效率 二、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三、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四、酶活性的不稳定性 三、论述题

比较论述三种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种类

结构

功能

mRNA

由氨基酸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真核生物mRNA

合成蛋白质的

含有5 ’末端帽子结构和3’末端的多聚A尾结

模板

构。原核生物mRNA起始密码子上游存在SD序列 由74 - 95个碱基组成,形成带有4 个恒定臂的

tRNA 三叶草二级结构(在更长的tRNA 中另有一个侧转运氨基酸 臂)

主要的rRNA具有广泛的二级结构并且和蛋白质

核糖体的组成

rRNA 结合形成核糖体,长度介于1500-1900(小rRNA)

部分

或者2900-4700(大rRNA)个碱基之间

第四章至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2

1、糖酵解:在缺氧状态下,葡萄糖生成乳酸挝程。

2、酮体 :脂肪酸在肝内进行代谢时所产生的特殊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

3、脂肪动员:脂库中贮存的脂肪经常有一部分经脂肪酶的水解作用而释放出脂肪酸与甘油,称为脂肪的动员。

4、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5、P/O比值:指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个原子氧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或ATP摩尔数),即生成ATP的克分子数。

6、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亚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酚基及亚氨甲基等。

二、简答题

1、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产生大量的NADPH,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剂(力),比如参与脂肪酸和固醇类物质的合成。

2、在红细胞中保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3、该途径的中间产物为许多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

4、非氧化重排阶段的一系列中间产物及酶类与光合作用中卡尔文循环的大多数中间产物和酶相同,因而磷酸戊糖途径可与光合作用联系起来,并实现某些单糖间的互变。 5、PPP途径是由葡萄糖直接氧化起始的可单独进行氧化分解的途径。因此可以和EMP、TCA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增加机体的适应能力

2、简述NADH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还原型辅酶通过呼吸链再氧化的过程称为电子传递过程。其中的氢以质子形式脱下,电子沿呼吸链转移到分子氧,形成粒子型氧,再与质子结合生成水。放出的能量则使ADP和磷酸生成ATP。电子传递和ATP形成的偶联机制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整个过程称为

3

氧化呼吸链或呼吸代谢。

呼吸链包含15种以上组分,主要由4种酶复合体和2种可移动电子载体构成。其中复合体Ⅰ、Ⅱ、Ⅲ、Ⅳ、辅酶Q和细胞色素C的数量比为1:2:3:7:63:9。 1.复合体Ⅰ 即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复合体,由NADH脱氢酶(一种以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和一系列铁硫蛋白(铁—硫中心)组成。它从NADH得到两个电子,经铁硫蛋白传递给辅酶Q。铁硫蛋白含有非血红素铁和酸不稳定硫,其铁与肽类半胱氨酸的硫原子配位结合。铁的价态变化使电子从FMNH2转移到辅酶Q。

2.复合体Ⅱ 由琥珀酸脱氢酶(一种以FAD为辅基的黄素蛋白)和一种铁硫蛋白组成,将从琥珀酸得到的电子传递给辅酶Q。

3.辅酶Q 是呼吸链中唯一的非蛋白氧化还原载体,可在膜中迅速移动。它在电子传递链中处于中心地位,可接受各种黄素酶类脱下的氢。

3、简述氨的来源、在血液中的转运及去路。

:①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氨②自肠道吸收的氨③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来自古氨酰胺) 转运:以丙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形式转运 去路::①合成尿素(主要) ②合成谷氨酰胺 ③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④参与合成某些含氮化合物氨基酸的来源: ①来自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②机体内糖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 去路:①合成蛋白质② 转变成某些激素,神经递质及核苷酸③脱氨基作用生成氨以及相应的a-酮酸

4、简述嘌呤环、嘧啶环合成的各元素来源。

嘌呤碱合成元素来源:嘌呤环N1来自天冬氨酸,C2、C8来自一碳单位,N3、N9来自谷氨酰胺,C6来自CO2,C4、C5和C7来自甘氨酸。

嘧啶核苷酸合成元素来源:嘧啶环C2来自CO2,N3来自谷氨酰胺,C4、C5、C6及N1来自天冬氨酸。

三、论述题

1、血糖有何来源和去路,受哪些激素的调节,调节作用如何? 来源:食物中的糖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糖异生

去路:氧化分解;合成肝、肌、肾糖原;转变为其他糖类(核糖等);脂肪、非必需氨基酸。

4

胰 岛 素: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可以使血糖升高

糖皮质激素:促进肝糖原异生,增长糖原贮存,同时又抑制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因此使血糖升高。

2、论述血浆脂蛋白用超速离心法分类的种类、组成特点和功能。

(一) 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及分类:超速离心法利用各种脂蛋白中所含脂类和蛋白质的量不同造成密度差异分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电泳法利用脂蛋白中各类载脂蛋白含量和带电性质不同分为乳糜微粒、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各类脂蛋白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 (二) 载脂蛋白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 三、 血浆脂蛋白的代谢与功能:

(一) 乳糜微粒(CM) 在小肠粘膜细胞合成为新生的乳糜微粒,入血后与HDL交换载脂蛋白后成为成熟的乳糜微粒,乳糜微粒中甘油三酯为各外周组织脂蛋白脂肪酶(LPL)水解利用最终生成乳糜微粒残余颗粒为肝细胞摄取,乳糜微粒的生理功能。 (二) VLDL在肝细胞合成,代谢类同CM,在血液中受LPL水解转变成为IDL和LDL,VLDL的生理功能。

(三) LDL与外周细胞表面ApoB-E受体结合经内吞作用,为外周细胞提供胆固醇。 (四) HDL由肝细胞生成,入血后与CM、VLDL交换载脂蛋白、交换脂质、LCAT的作用、及HDL最终由肝细胞摄取的过程,HDL的生理功能。

第十章至第十七章

一、名词解释

1、半保留复制:DNA 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链接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子代DNA分子 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 ,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2、不对称转录:一是指双链DNA只有一股单链用作模板,二是指同一单链上可以交错出现模板链和编码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