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猜想与验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3 7:38: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综合实践《猜想与验证》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本节课是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设计的综合实践课。

2、内容解析

观察、猜想、验证是研究数学以及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的基本方法。小学阶段学生初步尝试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从本章开始进入初中几何推理的学习,学生开始接触平面几何的演绎推理。本节课通过大量猜想与验证的活动,让学生理解验证的必要性,了解验证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几何,以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做好方法论方向的铺垫。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验证的必要性,了解验证的基本方法; (2)经历观察、猜想、验证过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3)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 2、目标解析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先有直觉感知,后有逻辑推理,直觉指明方向,逻辑完善过程。但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直觉感知在学生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是否定了直觉猜想的必要性。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对学生注意力、直觉思维、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

在仔细观察、大胆猜想、合理验证的同时,发展几何直观,体会验证的必要性,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认知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参与意识强,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对于真实情境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本章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与平行线相关的基本演绎推理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成功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动手能力较强,语言归纳能力有待提高。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合理方法验证猜想。

本节课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成活动串,引导学生从“最近发展区”入手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积极思维的同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归纳,感受教学间的联系。并在课堂中采取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手段,最终引导学生顺利突破这个难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学生动手拼图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通过操作可以验证结论,即“恰能拼成长为13cm,宽为5cm的长方形”。所以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操作成果展示、课件展示等手段来突破这个难点。

最终所有同学都能体会计算验证的便捷和精确。 五、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猜教师的年龄

教师:同学们能猜猜郝老师的年龄是多少么? 追问1:如何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呢? 预设:学生提出看身份证,教师出示验证。 追问2:我们刚才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师归纳补充:观察、猜想、验证。这也是我们数学学习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猜想与验证”。

教学说明:通过“猜年龄”的情境,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既自然的引出课题,又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二、看一看、试一试

教师:请同学们通过观察,给出猜想。

追问:如何验证?(师相机引导叠合法与测量法) 教师:这两个活动对你有什么启发? 预设:眼见不一定为实,猜想是需要验证的。 追问1:那这两个例子,我们是如何验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