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汉语文(少数民族)试卷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6:15: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09年高考汉语文(少数民族)试卷分析

2009年高考汉语文试卷落实了《考试说明》中有关考试能力的要求和考试内容的规定,比照以往的高考汉语文试题,2009年试题仍遵循着“稳中求变”的原则,着重考查考生的汉语文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审美能力。进一步体现出对汉语文能力的考查。

2009年高考汉语文试卷满分为150分。基础知识48分,阅读42分,作文60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

(1)汉语基础知识及运用。考查的知识点有:语音,文字,词语,短语,扩缩句,句式变换,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以及语病辨析等。与2008年相比少了文学常识和修辞,增加了词语的运用。从总体上看,字音、字形的考查难度有所降低。考纲要求识记通用教材中所涉及的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今年的高考试题很好地落实了考纲的精神,不偏不怪不难。高考命题更关注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的思维品质,更注重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不在一些单纯考查识记能力的试题上设置障碍,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做法。

(2)词语的考查,题量增多,难度有所增加,这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原则,词语考查共8个小题,24分, (2008年7个小题,21分),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同义词辨析、词语色彩、词语释义、动

词填空、形容词填空、虚词填空、词语的使用,成语使用,涉及面广,并且增加了难度。如第三题,同义词辨析,四个选项,每一项中只有一个词有错,对学生来说,辨析同义词就是一个难点,选项中又只有一个是错误的,无疑加大了难度,这道题是学生的一个丢分点;又如第五题,前几年考查的是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2009年考查整个成语的释义,学生有点不适应,并且只有一个词语释义有错误,难度很大,这又是一个丢分点。综合这几年出题的情况看,词语的考查,还要继续变化,题型有变化,难度还要有所增加,这有可能成为学生丢分最多的地方,今后的教学中,词语运用应是训练的重点。有待强化。

(3)短语、扩缩句、句式变换,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以及病句的考查是试卷中稳定的题型。以修改病句为例,2009年此题型继续以客观辨析题为主,重点考查对句子正误的判断能力,主观修改题型没有出现。综合几年出题的情况看,主观修改题型呈现弱化的趋势。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考查呈上升趋势,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能力,今后题型可能更加灵活多变。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全国语文卷原来的D级“表达应用”部分,上升到E级;原来的E级“鉴赏评价”部分,下调到D级。能力层级的变化说明了高考对知识点顺序的调整,说明了最重要的一点:考查强调的重点不同了,即强调的是“实用能力”的考查。

这些知识点在我们少数民族汉语文试卷中也同样重要,全国

语文卷难度提高了,汉语文试卷在这一点上是不是也要加大难度,值得我们思考,这也应该是我们今后训练的重点。

(4)文学常识和修辞。2009年汉语文试题中基础知识部分没有涉及此知识点,而是在阅读中进行了考查(如阅读中17题和25题),从近几年高考情况看,这两个知识点有可能在基础知识和阅读中轮考,如2006、2008年出现在基础知识部分,2007、2009年出现在阅读中。值得我们注意。应引起重视。

(5)2008年语文试卷中没有出现标点符号,已显露出淡化标点符号的倾向。而2009年的试卷中仍然没有设题,则进一步表明了淡化的趋势。但是,不单独设题不等于不考查,近两年不考查不等于永远不考查。只是对标点符号考查的方式会更加灵活些,可能会把标点符号与阅读、语言运用或者写作等方面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这个知识点也不应该忽视。 二、阅读部分

2009年高考汉语文试卷很好地贯彻了考纲中有关阅读的要求。试卷中两篇文章,一篇散文、一篇说明文。以散文为例,在散文阅读中,考了7个小题,都体现了考纲的要求,如17题体现了考纲要求的能够了解和认识文章的修辞方法,18题体现了考纲要求的能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20题体现了考纲要求的能够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19、21、22题体现了考纲要求的能够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23、24题体现了考纲要求的能够说明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25题体现了考纲要求的能掌握记叙文、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