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C卷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2 13:29: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这样的转变最直接的体现,是2017年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参加上海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9所高校校测面试环节。与以往高校自主招生除高考成绩外,校测部分主要看考生面试表现不同的是,2017年上海所有大学都采用了“高考成绩(60%)+面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10%)”的计分比例,而且在综合评价资格初审和面试环节,各校都高度重视并充分使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把它作为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报告主要包括每位考生高中3年在校期间所展现的品德发展和公民素养、高中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行为素养记录。

和“3+3”的考试科目选择与组合相适应,上海的招生院校制作了新的“专业菜单”即“院校专业组”,供考生选择。“院校专业组”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1门与该“院校专业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

(摘编自《新高考,招录方式新在哪儿》)

材料三:

人们看到,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已经给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带来很多积极变化。上海正在推动高中学校根据学生选科情况探索走班教学,便于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绝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已根据师资、学生选科情况和校舍场地资源等,因地制宜,实施不同形式的走班教学。走班制的实施促进了高中教师的因材施教和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和课题报告已经做得非常普遍。上海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数据显示,上海高三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50 473个。为了创建研究性学习的高质量载体和平台,目前83%的上海公办高中都有创新实验室。

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推动下,上海市教委、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多家单位协同推进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截至2017年3月底,上海已认定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 742个,共提供学生实践岗位464 633个。96%的高三学生和73%的高二学生,共计99 619名高中学生,已完成60个学时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摘编自《看“新高考”如何促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材料四:

注:在六选三的情况下,每个科目被选择的平均比例为50%;七选三的情况下则为

42.86%。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官方微博)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解析:选B 由材料一中的“两依据一参考”可知,选项中的“面试成绩”应为“综合

素质评价”。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浙江省选择考“史地政”或“物化生”模式的学生均大幅

下降,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B.“院校专业组”制度将若干专业归并在一起,有利于考生根据兴趣与特长进行选择,

从而完全改变考生在高校招录制度中被动的地位。

C.走班制的实施能够促进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

此,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能推行走班制。

D.虽然物理可报考专业涵盖面最广,但物理学习难度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2017

年上海和浙江考生选择物理比例远不及平均值。

解析:选A B项,“完全改变”有误,说法过于绝对;C项,“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能推行走班制”有误,属无中生有;D项,把“2017年上海和浙江考生选择物理比例远不及

平均值”的原因归于“物理学习难度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误,属无中生有。

6.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高中、高校在“新高考”中所面临的挑战。(6分)

答:

解析:此题要求回答“高中、高校在‘新高考’中所面临的挑战”,只需找到相关答题区域进行概括即可。从高中的角度考虑,根据材料三中的“上海正在推动高中学校根据学生选科情况探索走班教学,便于学生自主选择科目”以及材料一中的“‘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可概括答题要点。从高校的角度考虑,根据材料二中的“各校都高度重视并充分使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把它作为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上海的

招生院校制作了新的‘专业菜单’即‘院校专业组’,供考生选择”可概括答题要点。

参考答案:①高中:如何科学安排走班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②高校:如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选拔人才;如何适应学生科目的选择与组合,科学设置“院校专业

组”。(每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