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20:15: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作者:张哨军

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16期

摘要: 经济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027-02 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含义及其特点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点: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2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2.1 支柱产业根植性不强,产业链有待延伸资源枯竭型城市已形成了以优势资源加工和利用的支柱产业,但产品主要以初级加工品为主,由于资源枯竭和支柱产品关联度不高的影响,导致支柱产业逐渐萎缩,产业链有待延伸。

2.2 产业结构单一资源资源型城市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战略时,往往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产业链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从而陷入资源诅咒的陷阱和挤出效应的影响,忽视了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业独大的局面。

2.3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由于受“资源优势”观念和经济粗放型发展思想的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导致不利于合理定位、有序构建产业链;不利于提高产业和产品间的关联度,提高产业集群化程度;不利于园区内土地集约化利用;不利于合理布局、建设相应的环保配套设施,集中治理三废,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问题。

2.4 产业外向度低,外部经济联系强度偏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外贸进出口额较低,出口产品的门类较少,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另外,资源枯竭型城市市属企业主要以中、小型民营经济为主,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较少,外商投资强度普遍偏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研究

3.1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加强各产业的协调能力,提高各产业间的关联水平,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调整工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商业、信息、金融、咨询等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 3.2 做大支柱产业,发展优势产业集群资源枯竭型城市要把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战略和主攻方向;转变观念,树立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理念;积极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拉延产业链和拉近产业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区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集聚能力;强化人才支撑,提高集群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优势产业集群。

3.3 加强外部合作,提升城市竞争力水平城市竞争力的实质是城市对资源和市场占有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资金、资源、人才、服务对象、服务领域等围绕利益最大化原则在空间上的聚集与扩散强度。就此而言,提高城市竞争力决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必须把城市放在多维外部空间中去准确定位,并寻找发展的外部动力。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对自己所处的产业带、经济圈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产业带(经济圈)中的其他城市开展合作,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水平。 4实证分析

湖北省潜江是我国典型资源枯竭型型城市之一。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北部,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已探明富藏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钾芒硝、无水芒硝等矿产资源及矿泉水、陶土等地下资源。1961年,国家对江汉地下油盐湖盆地进行石油地质普查,发现潜江凹陷第三系地层大量的含油砂岩,共探明含油面积152.58平方公里,探明油田区18个,石油地质储量10584.47万吨,可采储量3652.42万吨,采收率34.5%。经过47年来的勘探开采,江汉油田潜江市区石油资源已呈逐年锐减趋势,剩余可采储量573.88万吨,剩余可采储量占可采储量总量的17%以下,在不考虑未来勘探新增探明储量和老区提高采收率的前提下,剩余可采储量按照目前的年产原油量70.8万吨计算,仅可维持8年左右。

由于石油资源对国家所具备的不可替代的特殊贡献,近五十年来,国家把潜江工业的发展重点放在了石油工业上,因此,长期以来地方经济的发展对石油工业形成了绝对依赖。“一油独大”的局面,导致了地区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调,其它产业和行业领域的发展严重滞后。按照潜江市城市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转型目标,全方位推进与江汉油田的协作共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全面提升第二产业、突破发展第三产业,打造“两个生态示范工程”、建设“三个特色产业基地”、构建“两个区域中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1 坚持生态优先,巩固提高第一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农产品生产,依靠科技进步,着力发展以绿色农业、高新农业、低碳农业、循环农业、生态林业、生态观光农业、订单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发展方向的生态型现代农业:重点打造生态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农产品生产及农产品加工基地,把潜江建设成武汉城市圈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加工出口创汇基地,最终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4.2 优化工业结构,全面提升第二产业通过整合和创新,优化工业结构,坚持循环经济原则,扩展产业间的融合,规划构建产业结构相对完整的优势工业体系。做强主导产业,打造中部化工基地;做大支柱产业,发展石油勘察与开发、现代装备制造、纺织与服装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做精特色产业,建设国家级甲壳素基地。

4.3 凸显区域优势,突破发展第三产业突破发展第三产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经济的战略举措。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交通优势,重点发展旅游业、物流业和商贸业,引导和促进其他新兴服务业发展,逐步将潜江建设成为区域的水乡文化旅游中心和江汉平原的物流中心。

4.4 加强与武汉城市圈的其他城市合作,提升城市竞争力水平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潜江市是武汉城市圈的成员城市之一,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推进以及国家级“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区的设立,将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等诸多方面迎来发展机遇,同时为加快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先行先试的条件。

产业方面,将推动潜江市产业优化的步伐,加强潜江市的化工产业带、纺织服装产业带与武汉市的对接和借位发展。

基础设施方面,武汉市与圈内8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形成之后,潜江市与核心城市武汉,以及圈内其他城市的联系将更为便捷。

资源共享方面,城市圈的建设将使潜江市能够更为便利地利用武汉市及其他城市的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资源。

政策方面,国家对中部重点发展城镇群以及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的相关政策倾斜将同样使潜江市受益。 参考文献:

[1]朱迎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及经济增长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 2007. [2]王亚平.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路经选择[J].经济前沿,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