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建设-2019年精选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3:53: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建设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于 1848年2月,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表明《宣言》里面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等并没有过时,至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仍然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一、党的基本纲领建设有关理论在《宣言》中的体现 关于党的纲领建设的相关理论观点最早出自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在《宣言》的第二部分,关于“无产者和共产党人”有过这样的描述。马克思认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同时他还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当时,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组概念,但是,他们明确地提出了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其实,他们说的最近目的和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指的就是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此外,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了正确

处理远大理想与客观现实的原则:“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奋斗,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这就要求共产党人在处理党的两个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时,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这为共产党人正确处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正确方向。

二、中国共产党基本纲领建设在当代中国的曲折历程 (一)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两个基本纲领建设的初步探索

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最初都是在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处于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状态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增加了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处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之间关系的难度。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众多共产党人犯了“共产主义急性病”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上,也曾出现过失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纲领建设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些波折。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经济建设急于求成,生产关系盲目求纯,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企图通过阶级斗争,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快速发展,致使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党在处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关系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地判断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

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其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欲速而不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纲领的认识是在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内外因及党本身不成熟等各种因素,使共产党人对其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建设

如何统一而不是割裂、对立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是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执政党后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破解这一历史性的课题作出了新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两个纲领的关系积极开展了新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了新判断,进行了科学的定位。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从时间跨度上看,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其间的近一百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对我国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成为党制定基本纲领的立论依据。 1987年,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对党在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方针作了正确定位。1992年,党的十四大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总纲。1997年,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