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经验交流发言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7:09: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材料】

课题研究经验交流材料—— 在务实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教育部课题《教学多元化与素质教育》的研究体会与收获

课题组的各位领导、各位辛勤耕耘在课题研究领域的同仁大家好: 我是《教学多元化与素质教育》课题实验学校-----陕西省延安市富县沙梁中学的课题学术负责人于少堂,今天,我是抱着学习这样一个心态来参加本次交流研讨的盛会,为了得到各位参会领导、同仁的指点,我就把我校半年来的课题研究情况向诸位汇报如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一、转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组建素质过硬的研究队伍。 现在,课题研究的热潮日益盛行,可是一部分老师对于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仍一知半解,只是随波逐流而已。把握不住“把来自教育教学实际作为起点,把服务教育教学作为归宿”的研究原则。甚至给课题研究蒙上了功利化的色彩。我们富县教研室近几年在课题研究的倡导、培训和执行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在政策导向上也做了不上的工作,比如说,把是否有课题成果作为职称晋升的硬性条件。大多数教师也积极参与到了课题研究的行列中来,像我们沙梁中学自2012年秋季以来,几乎人人有课题,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了初中教学的各个学科和德育管理,有30个市级微型课题、10个省级微型课题先后结题,两个省级规划课题已经递交了课题资料等待结题。但就教师真正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来说,有一部分还是因为上职称,这样就出现了研究走形式、研究不出来具有推广价值结论的不良现象。接到《教学多元化与素质教育》这个规格较高的立项书后,我真正感到这既是

机遇,又是挑战,为了确保课题研究能保证质量的顺利开展,也为了带动高效研究的风气,我校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和学校发展的角度进行引导,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和潜能,同时选取12位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课改带头人组建了课题研究试验队伍,保证了业务资源。这也是课题研究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人们常説,态度决定成败,只有对课题研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其中,才可能有所收获。

二、成立组织机构、制定课题研究制度,保证课题研究有序开展。 为了促使课题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有无序走向有序,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校长亲自主持,课题组成员包括分管德育、教学的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德育主任、年级主任,以保证执行力度和业务引领。拟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做到人员、内容、检查督促三落实。并加强对实验环节的管理与指导,进行全程监管。每个研究阶段子课题的确立、成果的整理、问题的研讨都要经过研究小组的讨论。我们还专门修订了《校本研修制度》汇编,有明确的奖惩规定,在经费投入上,我们一贯坚持“只要是合理的、有益于工作的”就全力支持,仅2013年课题经费投入就达2万多元。通过制度保障的约束,不仅规范了课题研究的组织,也确保了研究的有序和高效。

三、克服教师的畏难情绪,鼓励教师大胆研究,创新研究。

我校在进行此项课题实验研究之前,已经有两年多的课改历史,好多瓶颈问题还没有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如课堂的长效评价机制问题),而此项课题的研究正好就是对课改工作的延续和整理,这是我们课题研究最大的优势。但由于好多教师缺乏研究的经验,老是感觉自己的理论支撑太单薄,能扑下身子吃苦,但不善于梳理总结,上升不到一定的高度,所以

缺乏自信,老是怀疑自己行不行。为此,我校专门请教研室的邬主任到我校就研究的流程、方法、技巧做专门培训,解开课题研究神秘的面纱,破解了老师“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的困惑。教导处还专门制作了《课题研究手册》,把学习、观摩、反思、跟踪、小结等常规工作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既不额外增加教师的负担,又强化了课题研究的专业针对性。解决了以往试验教师因负担过重而不愿参与的问题,如果教师把一项工作当成了负担,必然会出现应付交差、敷衍了事的结果。

四、注重学习交流,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1、组织课题沙龙。为了引导教师把研究研讨常态化、生活化,我们每月组织一次课题沙龙,就近期的研究困惑进行交流研讨,这种形式不仅能让教师在放松的心态下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教师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的习惯。

2、注重外出交流。2013年9月,我校三位实验教师到丹凤县组织的陕西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示范课、做专题报告,新颖的课堂组织

模式受到了主办方的高度好评,同时他们也带回了好的理论和做法,运用于自己的课题实践之中。

3、教导处搭建反思交流平台。每学期教导处都要安排三次大型的常规检查,特别是近两年运行基本趋于规范的教学反思都由教导主任亲自检查指导,然后在教职工例会上作细致的总结,把比较典型的反思案例提供给课题组进行研讨,拓展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4、积极组织专题研讨活动。课题组规定,以备课组为单位,除参加常规的教互研活动外,每个备课组每个月必须安排一次邀请领导参与的主题研讨活动,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者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及观点进行剖析,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课程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6、利用联片研修加强校际之间的互动。

近年来我们联片研修的主题是高效课堂,和我们课题研究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为此我们每次活动都有意识的安排实验教师上示范课、参加点评互动。同时,我们还主动申请承办全县有效课堂教学大赛,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观摩的机会,和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就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互相对话、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实现信息流通、经验共享。

6、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

为了避免走弯路、走老路。我们在自主研究的同时,先后三次组织教师参加县级课题研究专项培训,两次邀请县教研室参加课题研讨进行业务指导,2013年11月,南征老师还来我校对课题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提升了我们看问题的高度。 7、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

规划课题研究的周期比较长,我校把规划课题与课改相结合,依据课改中形成的“三环节导学模式”(预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我们把课题的第一阶段研究主题定位在“如何指导学生高效预习”这样一个学习的起始环节上,经过半年的实践研究和资料分析,实验老师利用假期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整理,3月10日进行一次学术研讨,各教师均已拿出了自己的研究论文,教导处负责正在整理研究结果,计划在校内推广,经过试验验证后进行再研究。如果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显著,我们将安排下阶段的研究主题: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合作、高效探究的的习惯和能力。 五、课改工作一如既往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