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阿Q正传优秀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5:30: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K12学习教育

阿Q正传优秀教学设计

阿Q正传优秀教学设计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是教学设计模板,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 1.解读阿Q形象的特点,感受鲁迅刻画这一形象的情感体验;

2.省察自身精神生活中的“阿Q相”,体会小说的永恒魅力。 三课时

教与学设计的依据和整体思路

《阿Q正传》是一部探讨国民性的力作。教与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主人公阿Q具有些怎样的观念、看法,这些观念、看法使得他在生活中如何表现自己,以及明白这些观念、看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而理解主人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那种地域的特殊性。而当代中学生阅读这部小说需要有一定的参与意识,因而教学时又着力用当代思维给阿Q的国民性以重新定位,用仿写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时代差异。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依循走进阿Q、走出阿Q的顺序,师生由解读阿Q到省察自己,再到重新定位阿Q,由研读文本到仿写文本,从而完成一个理性的阅读过程。 教与学的要点

1.通过“走近鲁迅”来了解《阿Q正传》的时空背景; 2.以填写阿Q履历表的形式,完成小说的初读信息筛选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和情感体验。 教与学的过程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把他和鲁迅选编的部分中国优秀小说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他把这本书命名为《活的中国》,认为只要像鲁迅这样的精神产品创造者在,中国就不会丧失活力。七十多年过去了,鲁迅早已去世,但中国活着,鲁迅的精神产品也活着。 1.走近鲁迅(1881~1936) (1)鲁迅的名讳

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作为笔名,始于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 (2)鲁迅文学创作的成绩

小说集3部、散文集1部、散文诗集1部、杂文集16部(据通行说法)。

(3)阅读鲁迅小说要注意的时空背景

时代特征:晚清至民国初年,普通中国人“被迫”进入近、现代化进程后的物质和精神状态。

地域特点:宁绍平原发育完善的封建文化(绍兴的浓厚的礼教习气、“三乌”习俗、流民习性、水乡风情等);鲁迅能够由内而外审视旧文化的独特家世(绍兴周家的盛衰,与周敦颐、周恩来的血缘关系,祖父周介孚的科场案,父亲周伯宜的病,周氏三兄弟的文化成就等)。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2.走进阿Q

(1)关于“Q”和小D的“D”的读音。 “Q”应念“guì”,“D”应念“同”。 (2)填写阿Q履历表 姓名: 籍贯: 生卒年: 特长: 身体特征: 婚姻状况:

性格(填最重要一项): 简历(分两个阶段): 1911(宣统三年)之前:

1911年(分春天、中秋、九月、秋冬四个时段): 要求学生逐一填写,每填一项必须从文本中找到相应的根据。从中感知阿Q社会地位之卑微、人格之受践踏、物质之贫苦、生命之短暂,体味鲁迅在这个人物身上所倾注的关爱和同情。 附:阿Q履历

姓名:姓不可考,名有音而其字不确定。 籍贯:居无定所。

生卒年:1911年这一年将到“而立”。

K12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