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重预防体系宣贯试题库完整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48: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 .. --

双重预防体系”学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 A )的组合。 A.可能性和严重性

B.频率和后果

C.可能性和后果

D.概率和和后果的严重性

2、隐患分级是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 B )

事故隐患。

A.一般、较大、重大

B.一般、重大

C.红、橙、黄、蓝

D.简单、复杂

3、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 C )的风险。 A.较小

B.蓝色

C.可容许程度

D.可接受程度

4、企业应建立由( C )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

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A.法人代表

B.安全总监

C.主要负责人

D.实际控制人

5、按照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要求,隐患分类是( B )。 A.生产类和管理类 C.设备类和工艺类

B.生产现场类和基础管理类

D.人的不安全行为类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类

6、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

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依次用( A )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A.红橙黄蓝 B.红黄蓝绿 C.红橙黄绿 D.红黄橙蓝

7、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的是单位的( A )。 A.主要负责人

B.安全管理负责人

C.技术管理负责人

D.设备管理负责人

8、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 B ),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

重要内容。 A.中心

B.核心

C.要素

D.因素

9、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 A )可称为危

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A.危险源

B.危险点

C.风险

D.风险点

10、( C )是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A.危险源

B.危险点

C.风险

D.风险点

11、( A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

组合。 A.危险源

B.危险点 C .风险

D.风险点

第 1 页 共 11 页

word 可编辑.

- - .. --

12、( D )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A.危险源 B.危险点 C.风险 D.风险点

13、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 A )进行危险源辨识。 A.SCL

B.JHA

C.HAZOP

D.LEC

14、复杂的工艺应采用( C )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A.SCL

B.JHA

C.HAZOP

D.LEC

15、企业在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时,还要考虑( D )带来的影响。 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环境

16、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 B )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A.SCL

B.JHA

C.HAZOP

D.LEC

17、不能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的是( D ) A.违反法律、法规的 C.作业人员在 10 人以上的

B.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D.有重大环境影响的

18、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进行划分,并分别用“红、橙、黄、蓝”表示,其对应的风险等级为( A )。 A.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B.重大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和低风险 C.较大风险、重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D.较大风险、重大风险、低风险和一般风险

19、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 A ),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A.合并

B.减少

C.分离

D.合并和分离

20、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 D )监护制度; A.一人

B.兼职

C.两人

D.专人

21、企业( B )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A.每月

B.每年

C.每季度

D.每周

22、企业应建立( A )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

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 A.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

B.相同职能和层级间的

C.高层之间

D.全员

23、( B )应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A.安全负责人

B.主要负责人

C.生产负责人

A )等方法进行辨识。

C.安全检查表法

D.公司法人

24、对于复杂的化工工艺,应采用( 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

D.风险矩阵分析法

B.工作危害分析法

第 2 页 共 11 页

word 可编辑.

- - .. --

25、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 C )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A.一种 B.两种 C.一种或多种 D.多种

26、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 D )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A.设备设施

B.作业活动

C.生产活动 D.生产经营

27、( A )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 保证。

B.风险评价

C.危险源辨识

D.风险分级管控

A.风险控制措施

28、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 A )、有效性。 A.可行性

B.持续性

C.真实性

D.实用性

29、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 B )措施,降低风险。 A.有效

B.改进

)级

C.安全 D.防护

30、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 D A.2

B.3

C.4

D.5

31、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 10 人及以上的属于( C ) A.一般风险

B.轻度风险 C.重大风险 D.稍有风险

32、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 B )、橙色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A.黄色 B.红色 C.绿色 D.白色

33、工作危害分析法是通过对工作( C )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A.内容 B.步骤 C.过程 D.危害34、造成人员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对应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为( C )。

A.1 级 B.2 级 C.3 级 D.4 级35、用 LS 法判定风险数值为 11,则对应风险等级为( B )。

A.高度危险 B.显著危险 C.轻度危险 D.稍有危险

36、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一般风险为( B )。 A.红

B.黄

C.橙

D.蓝

37、设备设施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较大风险( B )。 A. 红 B.黄 C.橙 D.蓝

38、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 )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第 3 页 共 11 页

C.班组、岗位

word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