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23:02: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提高学困生对语文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几乎都存在着那么小部分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弱势群体,他们或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受家庭及自身某些因素的影响而缺乏信心,或是不善于积累和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而造成诸多的学习漏洞,久而久之,便逐渐成为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为了减少这部分学生的人数,提高班级整体语文成绩,我提出了“提高学困生对语文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的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培养学困生学语文的兴趣,让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激发学困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真正让学困生把语文学好,提高学困生成绩,希望通过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激起学困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语文课堂,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扰万千教师的问题。人只有情感因素在最佳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对所接受的事物进行理解、判断、分析、归纳、总结,取得最佳效果,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轻松、愉快、有趣,对学习充满信心,并能主动学习。该课题的研究可以找到学困生形成的共性和个性,更好地因材施教,切实促进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还能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发展性评价。将研究成果向全校的语文老师推广,有助于提高学校的语文教学成绩。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加强自己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自己的教学探究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从整体上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改变我班学困生松散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困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成为合格的学生。
(二)研究内容
分析研究学困生的学习现状、探讨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的途径和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为期一年左右,从总体上分为3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7年11月——2017年12月,对我班学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困生对语文科学习是否感兴趣情况。
2.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18年9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素质,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提高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总结阶段:2018年10月,整理、收集课题研究的材料,总结“理论与实践”成果,写好结题报告,并将成果推广。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课堂为现场,以语文教学为中心,以学困生为主体的理论性、实践性、探索性研究。探索符合自己实际的语文教学新走向。还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目的是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认识,解决学困生对语文不在乎的认识问题。努力探索一条扎实、有效、有利于学困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新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和原则的要求,开展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的研究与实验,激发学困生对语文教学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方法以校本教研为主,并根据内容采取有效的科研方法。如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教学实
践中通过个案例反思、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
1.献给爱心,带来希望
学困生不仅学习“困”,心也“困”,因此 老师一定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如果老师真正将自己的爱心倾 注给学困生,那么,那些学困生就会把老师 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如果喜欢和敬佩一个老师,就自然而然去喜欢他所上的课,这种亲近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十分有利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困生逐步由“厌学”转变为“愿学”,直至“乐 学”。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关爱学生呢?我觉得应始终做到“心到、情到、人到”。“心到” 也就是说老师时时处处都要首先想到学生 的利益和困难,特别是学困生的现状,要不 定期与学困生交流,化解其思想矛盾;“情到”是指教师要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与学生真诚相待,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对待他们,尊重他们,不讽刺、冷落他们,和他们建立一种平等、互信、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人到”是指教师总会在学生最需要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出现,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和依靠。只有我们不再冷落和瞧不起学困生,不再刺伤其自尊心,学困生才不会与老师形成 感情
上的对立而产生逆反心理,也就不会出现学习恶性循环。我们要始终坚信有爱就有希望
2.赏识教育,给予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因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要想使学困生对学习有兴趣,就得想方设法地让他获得成功,树立自信。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触摸,都能产生意外的效果。
3.授给学习方法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也就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习成功的喜悦也就随之而来,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4.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课堂上教师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呵护学困生的点滴上进心相当重要。教师要具有民主的教学态度,热爱学生的情感,充分信任、尊重学生,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
5.开展多种语文教学活动
例如:古诗词知识竞赛、辩论赛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活动中树立自信,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